1
8月份,一个叫“萌萌”的妈妈给我留言:
“梅姐姐,关于娃玩游戏我也说几句,我家娃中班回了一趟老家,跟表哥家的孩子学会了玩微信小游戏,在此之前我都不知道微信还有这功能。既然孩子知道了,那我也就顺势的教教她,告诉她什么游戏好玩,也和她一起玩。有一阵子她上瘾特别大,有一天晚上跟我说想玩游戏,我说那你玩吧,结束了自己关灯睡觉。于是乎一个中班的小娃娃,抱着手机自己一个人大晚上的在书房里玩游戏玩到了夜里一点(我没睡着看着时间的),之后困了她自己关灯跑来睡觉了。可能有的家长觉得我心大,但是我想说因为我和她爸平时没有玩游戏的习惯,同时孩子成长过程中你是杜绝不了游戏的,与其拦着挡着,不如合理引导,让她懂得合理玩游戏,等到大了游戏对别人可能是脱离了家长管控,打开了新世界大门,但是对她反而不是什么新鲜事,就是一个老朋友见一面打个招呼一样。事实证明我的做法没有错,娃会玩游戏,小游戏动不动就玩到第一名(当时我心里想你真的是不知道游戏里的都是什么人,可能就是一个幼儿园小朋友),一年级的时候有些游戏她爸也玩不过她,但是娃没太有瘾,自制力很好。之前新冠放开的时候,她生病在家玩游戏,一边玩一边感慨,太可怜了,这些人都是生病在家的吧,不然哪有时间玩游戏啊。我在旁边听的心里偷笑,哈哈哈。我其实一直反感负罪式教育,比如什么玩了游戏之后觉得浪费时间了,好难受啊,好有罪过感啊,之后再学很多习来弥补。我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这样的局面。我希望我孩子玩游戏就大大方方的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玩过之后要学习了就好好的学,不是因为负罪感而学习。至于生活,有很多比游戏有意思的事情。”
不用多说,这个萌萌,明眼人一看就是个育儿高手。如何让孩子养成自律的方法之自驱型成长免费阅读mobi+epub+azw3
我的回复是:萌萌,其实你能这样做,一是说明你有强大而且健康的心理支撑;二是你真正看透了游戏这件事。很多年轻妈妈把这个视作大敌来对待的,不停跟孩子拉锯和消耗,孩子反而容易上瘾。
我说过,教育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的,支撑勇气和胆量的是通达事理。
事理即道。
2
钱小能现在每次回家总跟我说一件事:他们宿舍住四个男生,其他三个几乎每天玩游戏刷视频到夜里两三点,个别的还时不时尖叫,他得戴上防躁耳机才能睡着。如果第二天8点有课,这仨根本起不来,他还要帮他们带早饭。
我听得有点忧心,这肯定是中小学阶段没真正学会自律的孩子,跟每年报道中很多在大学玩游戏挂科的大学生直接对号入座了。真希望这几个孩儿能早点儿玩够了,自律起来。毕竟这学校在外地基本都是一本,孩子能考到北京上大学,家庭很骄傲呢,在盼望孩子能出息。
3
前两天,一位上个月咨询过我的妈妈反馈:
“梅老师,一个月了,忍不住想和您聊几句。我这段时间真的是在蜕变。这个过程对于我来说真是前所未有的生长痛。就像黑暗中有那么一个亮着的灯塔,自己也向往,但自己深陷泥沼,正在奋力抽离的感觉。就像您说的,教育这件事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在我这真的很难。但是我要改,我很坚定,只是在这方面悟性有些差,做起来有些费劲。我试着放手了,儿子成绩如预料中的直线下降。我不停的强迫自己给他自由,尽量是真自由。我还是不确定,对于10岁的孩子是应该一刀切把iPad收起来,还是应该认为iPad也属于他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任意操作。网络上的内容我还是不放心的,毕竟我们没有办法每分每秒都在他的身边。我也不想贴身看管。我这段时间说服自己,给他时间,给他空间,让他自己去挥霍(您肯定觉得这个词不恰当。我告诉自己从某种角度来说是让他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生活,全当练手了,那也就不算什么了,毕竟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还用这个词说明我内心还是放下的不彻底)。”
我的回复:某某妈妈,你说10岁的孩子你是应该一刀切把iPad收起来,还是应该认为iPad也属于他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任意操作。这是个难点!采用何种方式主要在于你本人,其次才是孩子。如果你对把手机交给孩子他能逐步实现自律这件事不确定,是半信半疑的状态,我建议你按照自己能接受的方式来管理。如果是确定无疑地相信,心底坦率地把设备交给孩子,就用这个方法试试。教育到底采用何种方式最好,没有一定的。如果谁一怎么样就会怎么样,那教育就太容易了。
4
我再讲一个从前年11月份开始咨询的案例。
简略一点。
一位妈妈在儿子小学六年级上的时候,相信我的理论,同意给儿子配置自己的手机。刚开始,这孩子自然各种控制不住,比如无限制地和同学打游戏、看视频没够,家长一边高速成长,一边因为类似的问题想办法与孩子反复沟通,同时搞好自我管理,期待间接影响孩子,反正一直坚挺着绝不没收手机。
妈妈后来到了这样一种境界:把自己管理好根本不是为了影响孩子,纯粹就是让自己这辈子过得好。结果就是在这个时候,孩子开始自控了。
这个阶段历经半年。最开始的几周妈妈基本度日如年,快要坚持不住。
在跟家长的对话中,我说的最多的是:如果一个孩子连合理使用一个手机的自控能力都没有,成绩再好也意义不大。人的一生太长,总不能一直盯着他,最终他还是要靠他自己来掌控自己的人生。
在遭遇各种问题,反复犯错、谈话、反思、调整的过程中,一个小学生,慢慢在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如何处理学习和娱乐的关系。现在孩子初二,已经成为一个上进心很强、有很强自我规划能力的孩子,至于手机的自由使用?早已不再是一个问题。
5
环顾四周,依然有很多家长,像防贼一样防着自己上中学的孩子,生怕他拿到一个手机就输掉了人生。
这两种学生,在未来的竞争中、在人生的成长中,大家不难看到越来越大的差距。
孩子拥有“自学”、“自律”、“自制”等带“自”字的各种能力,无疑是所有家长都梦寐以求的。但想要培养出来,真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事事包办,看得太紧,提供完美环境,相反,要提供自由、空间甚至某些阻力,必要时刻要敢于承担短期代价,以此为契机促成孩子持续的反思和调整。
因为自学、自制这些能力,本质上都是自由状态下与自我艰难斗争的产物。而如果家长没有这个意识,安排好他们的一切行为,丝毫不愿意承担任何短期代价,则会距离与“自”字相关的能力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