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刚上初一,就已经注定了肯定能上北大。
为什么呢?
我提前早都设计好了。”
这段话,源自偶然看到的王金战的一则演讲。
不了解这个名字的人,可能觉得他在吹牛。
但看了他的履历后就会发现,凭他的经验,完全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王金战,从教三十余年。
曾带过一个55名学生组成的班,其中37人进了清华、北大,10人进了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等名校。
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还是美国麻州国际教育的首席顾问。
在他看来,与其说孩子之间差的是成绩、是分数,倒不如说差的是父母的规划、认知和坚持。
你以为名校挑的是孩子,殊不知,挑的都是父母。
父母的规划
决定孩子未来的高度
作为一名父亲,还是一名教育家,王金战自然希望孩子未来能进入一所名校。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意识到,女儿的智力其实很普通。
以这样的水平,想要考取北大,几乎是痴人说梦。
于是,他决定提前帮孩子规划、设计。
在研究了清华、北大等名校的招生政策后,他发现,可以让孩子走特长生的道路。
经过比较,王金战为女儿选择了一门乐器:
中阮。
一方面,中阮符合清华、北大的招生需求;
另一方面,这门乐器相对冷门,学的人少,竞争也没有那么激烈。
更重要的是,女儿今年刚上初一,即便从现在开始学,每天也耽误不了太多时间。
就这样到了高三,王金战同时为女儿报了北大、清华、人大的冬令营。
在这三所学校的专业测试中,女儿都是第一名。
后来,她顺利考入北大。
或许有人会说:
还不是因为王金战本身就是教育专家,要换成一般的父母,这孩子肯定上不了北大。
可还记得那个同时被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爱丁堡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等五所世界名校同时录取的雷子昂吗?
他的父母都只是普通的银行职员而已。
但在孩子的成长上,小雷的父母早早就开始计划和准备了:
带着儿子四处游历,拓宽他的视野;
发掘、培养儿子的兴趣爱好,寻找孩子身上可以被放大的优势;
支持儿子的选择,让他无后顾之忧地追寻梦想……
多年如一日地运筹帷幕,最终,帮孩子谋划出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在这个时代,选择和努力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
我们可以像王金战一样,了解升学政策、招生信息、周围孩子的情况,从而根据外界的需要,培养孩子相应的能力;
也可以像小雷的父母那样,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入手,定制一条独属于自家孩子的路径。
但无论哪一种,都遵循着那句老话: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