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讲道理”当成“教育”
几乎是问题家长的通病
想到这里,我突然觉得自己曾经是何等糊涂。
更值得反思的是,生活中有太多父母都是把“讲道理”当成了“教育”。
“少吃零食,对牙齿不好。”
“躺在床上少玩手机,对眼睛不好。”
“少看网络小说,网络小说价值观有问题。”
喋喋不休地讲,本意是不想让孩子走弯路,但却像慢性毒药一样,侵染出一个没有主见、缺乏判断、盲信权威、缺乏创新的孩子。
“行不言之教”是传诵千古的经典教育方法,理论上人们都认可,可遇到问题时,大多数人的第一个念头总是如何劝说孩子,如何给孩子讲道理。
比如,家里老人溺爱孩子,惯得孩子一身臭毛病,家长想的却是:我该如何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改正缺点?
比如,有些孩子在学校被老师冷暴力,不想上学,家长不跟老师沟通,转过头跟孩子做思想工作:如何才能让孩子不厌学呢?
这样奇怪的逻辑在生活里经常上演——明明是大人做错了事,伤害了孩子,却把矛头转向孩子,指望动动嘴皮子,就解决孩子的问题,这怎么可能呢?
把孩子养废后
我决定换个思路驭娃
1. 用真实体验代替“讲道理”
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这个原理几乎在理论上无人不承认,而在实践中又无人不违反。”
要使孩子“明白道理”,不要仅仅把道理告诉孩子,必须要首先让孩子有机会在实践中获得连续不断的经验。
与其让他们“天冷多穿衣”,不如让他们感冒一次,体会到生病的苦。
与其跟他们说“父母赚钱不易”,不如让他们假期自己去“赚钱”试一试,让他们明白一分一毫都来不不易。
与其让他们“好好学习”,不如让他们去体验一下普通人生活的艰辛,再带他们去大学转一转,让他们了解高等教育对人生的影响。
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
教育孩子,就是一个让孩子慢慢体会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