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这件事,那么高深莫测,又那么稀松平常。
作为一个二胎妈妈,能分享给大家唯一的捷径就是:
请顺应人性来养孩子。
1、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性格。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养育孩子的第一准则不在于教,而在于懂。
比如,我家姐姐从小到大都是那种抱一抱哄一哄就能好的,不管发生什么事,温柔而坚定总没错。
换到弟弟这里,越哄越哭、越哭越凶,我的做法就是努力过还得寸进尺那干脆不哄了,让他发泄个够。
在他还是个小婴儿的时候经常是自己哭到睡着的(抱了但没哄怎样都哄不好),现在大一点一身反骨,说啥皆是杠精附体,全家都不跟他讲道理。(就是陪着他,该干啥干啥,不多啰嗦)
我一直认为,孩子天生不是白纸,他们带着满满的基因配置来到这个世界,家长要做的就是顺应孩子的脾气性格,修剪打理,适时浇水,给孩子创造一个他适宜成长的环境。
专家提倡无条件的爱也好,接纳孩子所有的情绪也罢,与这些都并不冲突。[完结]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课
2、先让自己舒服,再考虑孩子。
下雨的幼儿园门口,有家长让孩子跳进水里自己走,有家长背起娃扛着走。
背在身上能感受家长的关爱,走在水里能体会淌水的快乐,于教育来说,没有对错之分。
而我们选择如何做,准则就是在孩子都同意的情况下优先自己的诉求,比如不想洗一双鞋,或者牵着走太慢,再或者只有一把伞会淋一身湿…
总之,不要是什么教孩子独立之类政治正确的事情。(这样的机会未来有很多,其次,随着长大,孩子也会羞耻心要面子的。)
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半夜接觉、刚下班回到家、姨妈期、心情糟糕透顶的时刻…
家长都不要强求自己做一个完美妈妈,正确的做法是先让自己舒服。
说真的,相对于强撑下的付出感和委屈,甚至有可能是翻过临界点的情绪爆发,孩子更需要一个有勇气拒绝他的家长。
这个过程,是边界感的建立,也是心智发育的一部分。
3、顺着人性教育,才能走入正循环。
提起人性,大家可能觉得很复杂。
但在孩子与父母之间,很简单,就是一条推己及人。
不断地回看自己的童年,伴侣的童年,一定会找到答案。
试想一下,我们第一次上幼儿园,去到一个新地方,拥有一大堆零食…是怎样的反应?
再看看身边的孩子就会觉得他的行为都很好理解。
接下来就是要不要介入的问题了。
其实,这里存在着一个悖论,那就是父母总想把自己知道的直接告诉孩子,但很少有孩子能从别人的教训里得到成长。
迫使我们反省并克制的恰恰是自己体验以后的甘心和痛苦。
所以,不妨说透彻一点,允许孩子去试错,甚至看着孩子去犯错。
就拿写作业来说,我和娃爸天天嘴皮磨破了跟孩子说先写作业再去玩,她不听啊。
拖着混着对抗着。
后来,直接宣布周六日随机出门,如果爸妈要出去玩儿,作业还没写完就只能呆在家里,想出门可以,作业拿来过来检查,通过了就行。
规矩立了,便不再提醒。
第一天在房间里摸摸画画不亦乐乎,第二天逐渐无聊,眼睁睁看着我们带着弟弟出去溜达了两个周末后,交期投降了。
我老家有个俗语,说是孩子饿不过三顿。
肚子咕噜咕噜叫要找吃的,困的腰酸背痛要找枕头,想要得到父母的爱和尊重,喜欢新奇有趣的世界,容易沉浸在短平快的爽点中….都是人的本能。
做父母的,没那么多弯弯绕,就是淡定。
人教人百言无用,事教人一次入心。
4、凡事不要想得那么严重。
人性是有原罪的,善撒谎、爱伪装、懂自私、喜占有、好奇心胜…
这些弱点,追溯到人类的诞生和进化,都是有科学依据的。
所以,才要大力宣传道德美育,教化世人要无私,要奉献,要专一,要孝顺,要分享,要给予。
孩子年龄小,自然就会本真地去处世去表达,到了大人这里,全部都变成了了不得的事情。
实际上,我们剖析自己看一看,难道真的从来都没犯过错?
至少我不是的。
我敢承认我小时候讨厌我弟弟,觉得因为他的存在爸妈才不爱我,我也敢承认我曾经偷过妈妈放在桌子上的零钱,以及,为了报复抢走我手链的表妹藏起她的东西害她找了一个下午…
那些幼稚而又阴险的小错误,几乎都尝试过。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一辈子都将是一个这样的人,会在某一天重复哪个行为令自己陷入万劫不复。
因为,人会长大,人还是社交动物,人会思考,会在成年后计算得失,学会决策,人还会升华自己的思想,变得豁达而又理智。
我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家长们,千万不要把事情想得太严重。
什么抢小朋友玩具了,爱讲狠话了,被驳了面子冲动打人了…
随着心智开化和知识增多,都会自行消失。
咱该教育就教育,别上升到孩子这辈子都完了,搞得自己心力憔悴,疑神疑鬼的。
5、走一步看一步,跟着变化来做事。
隔离邻居家孩子,一路学渣,疫情封控在家里那段时间像中了学习株一样,突然开始发愤读书。
用了一年半时间,考上了高中。
原本,家长连3+3专业都选好了。
虽然这是个个例,但人性的逆转就是充满随机性的。
包括智商,也并非线性发展的。
可能受某个特殊的事件,某一个时间节点,某个人的激励和榜样作用,某位老师的偶遇和点拨等影响,一下子开启新纪元。
所以,我之前一直跟大家说要做好战略性规划,要从倒推式目标中挑出最底要保证的,要量化教育,其核心就是走一步看一步。
三分教,七分等。
等孩子长大,也等孩子开悟。
急是没有用的,反而会因为急乱投资,乱求救,以至于多走很多弯路,消耗了财力也消耗了孩子。
真心没必要的。
6、教育的终极目标,是适应社会环境。
戒掉一切为了孩子的无私,家里怎样的条件,就怎样养孩子。
让孩子学会去适应家庭成员资源平摊,义务共赴。
我扎心地说,无论做得再好,将来都会落埋冤。
给钱了说你陪伴少,管太严嫌你苛刻,宽松一些又质问为啥不逼一逼她,失业了肯定还会讲为啥不能传授他一些创业经验和人脉…
这也是人性,欲求不满+推卸责任。
所以,做家长,咱别想太多,就是顺其自然,尽力而为。
把真实的生活展现给他看,把人情事故说给他听,剩下的,看他个人能力和造化。
于自己问心无愧,于孩子,咱能做的无非也就是关注学习成绩之余,带孩子出去走走,去观察接触更多人,去换位思考,去读史书读人物传记。
不求功成名就,不求八面玲珑,只希望孩子能成长为一个适应环境的人。
能够独立生存,并且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