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育儿就是一场战争”。
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这不仅是叛逆那么简单,也和父母沟通的内容、方式有关。
当你和孩子之间的沟通障碍重重,也就意味着是时候调整你们之间的互动内容了。
01
为什么很多父母一开口
孩子就嫌烦
曾经一份代表性的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发现,中国的父母和孩子存在着很大的沟通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25.1%的四年级学生和21.8%的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从不或几乎不花时间与我谈心”。
不谈心的家长谈什么呢?
谈学习,谈成绩,谈道理。
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妈妈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
“你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你以后怎么办?”
“你以后别跟那个同学玩,多影响学习啊!”
“我都是为了你好,妈妈会害你吗?”
妈妈用她的权威和道理赢了孩子,但这一连串空洞而无用的说教却怎么也抵达不了孩子的内心。
这是很多父母在亲子沟通上会陷进去的误区,主题永远离不开学习、成绩和大道理,只聊“有用”的内容,话语间带着很强的说教性、目的性和功利性。
这些对话内容非常有意义,实际上却让孩子充满压力。畅销书排行榜前十名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电子书
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会出现一种非常普遍的误解,那就是:
“我爸我妈只关心学习成绩,并不关心我。”
不少孩子长大后,最不愿沟通的人就是家长,因为我们早就把天“聊死了”。
孩子对你诉苦,你轻视他的痛苦;
孩子分享快乐,你见不得他快乐;
孩子坦诚心事,你有一堆大道理等着他……
看似是孩子不愿和我们聊天,实际上是大人关闭了沟通的大门。
02
“有用的话”太多
亲子关系渐渐失去了亲密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感受,不知道从哪个瞬间开始,亲子之间竟然渐渐变得无话可说。
生活中,你们之间的对话也很简单:
“作业写完了吗?”
“写完了。”
“在学校怎么样?”
“挺好的。”
“这个月生活费够吗?”
“够了。”
每一次对话,最后都是无疾而终。
孩子身上发生的一些事情,父母有时候只能通过同学、老师才能知道。
有的家长常常把这种表现看成孩子成长的标志:“长大了,话自然就少了。”
殊不知,这是孩子对父母长期以来简单、功利的沟通方式的无言反抗。
有位年轻朋友对我说:
“我可以摆平最难搞的客户,回到家里面对父母,却成了沉默不语的哑巴。”
小时候,他的父母很寡言,对他十分严格,他们家饭桌上的对话常常是:
吃完饭就去写作业;
不会的让你爸爸看看;
我给你买的新书你看了吗?
父母的话语往往带着很强的目的性,从不与他聊些有的没的,他习惯了这种沟通模式,以至于越长大越沉默。
孩子在生命之初都是无条件信任和爱着父母,他们渴望与父母亲近和沟通。
然而,如果父母不懂得接纳孩子的真实需求,不放过任何一次教育孩子的机会,孩子也会关闭心扉,回避与父母交流,直到成年,也很难找回亲子间最初的那份亲密。
想要教育好孩子,父母要懂得呵护孩子沟通意愿的重要性。
相声演员于谦曾经在节目中被问道:
“你最怕儿子和你说什么?”
他答道:
“我最怕他什么也不说。”
“因为你了解不了他,你也进入不了他的世界。”
一旦走到了这一步,教育也会变得更加艰难起来。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的根本,父母要懂得从日常对话中培养亲子感情。
03
想和孩子聊得来
就要多说“废话”
身边一位妈妈,被朋友们称之为亲子关系的模范。
她与女儿的关系特别好,母女之间有着说不完的话题,经常聊得眉飞色舞,不亦乐乎。
聊天内容无非是一些闲谈八卦:上学路上开了一家美食店、班上今天谁谁谁挨批评了、学校里来了个新的体育老师……
这些看似无聊的对话,却让她们的亲子关系越来越牢固。
女儿上高二那年,有了暗自喜欢的对象,孩子没有隐瞒,反而很真诚地向妈妈坦白和求助。
妈妈得知后,第一反应不是担心女儿早恋,而是欣慰,因为孩子遇到了问题知道第一时间向她寻求帮助,她也就能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女儿的坦诚,体现出来的就是对妈妈的信任,妈妈的沟通态度里,给了她可以诚实的勇气。
早期与妈妈常聊的那些废话里,孩子感受到了安全和幸福,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我们对孩子的态度,最终也决定了孩子对我们的态度。
与孩子交流,真的要少一些有用的大道理,才更容易让他亲近你。
不仅如此,还要多一些闲聊废话的时刻:今天吃到什么好吃的,学校有什么新鲜事,同学之间有没有什么八卦新闻……
这些看似毫无营养的对话,与孩子的幸福感紧密联系。
因为人只有在最放松的时候,才有这种闲聊的对话欲望,意味着他很放松,他会坦诚地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看过一项研究:
“日常聊天中,如果一个人说的话,有90%以上是废话,那这个人就容易感到快乐。如果废话不足50%,则快乐感不足。”
朱自清先生也说:
“人一辈子一半是行,一半是言。
一辈子说话作文,若是都说道理,哪有这么多道理?
得有点废话,我们才活得有意思。”
想和孩子聊得来,就要多说“废话”:
少谈大道理,多谈爱;
少聊些学习成绩,多留意生活中的点滴;
少一些对“正确”的坚持,多一些“我理解你”的共情;
在一段能说废话的亲子关系里,我们才能听到孩子心底的声音。
文末点个【赞】,希望我们都能拥有这样舒服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