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学习,最好的方式不是催催催,也不是吼吼吼,而是唤醒孩子内驱力,让孩子主动学习。
面对孩子,家长总有说不完的崩溃和怨,说了很多遍,孩子就是不听话,催了很多次了,还是拖着不写作业,每天就想着玩手机打游戏。
于是家长们,就寻找各种方法让孩子爱上学习。
殊不知孩子是需要改变,但最需要改变却是家长。
因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于学习来说,已经成了父母的责任,孩子反倒是为家长学习。
孩子意识不到,父母意识不到,问题持续加重。
所以,家长一定要趁早弄清楚学习是孩子的事,不是家长的事,早些把学习责任还给孩子。
分不清,孩子只会变得依赖父母,越来越不爱学习。
作者赵欣曾在《自驱型孩子》书中提到:
父母期待孩子到了高年级就能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却从来没有教过孩子如何为自己负责。
于是一边抓着孩子学习不放,一边抱怨孩子不肯主动学习。
想想的确如此,生活中多少父母以爱孩子的名义,为孩子包办一切,甚至剥夺孩子的自主权利。
试想一下,生活中连简单的穿衣吃饭都不能自主做决定的孩子,他会拥有自动自发的内驱力吗?
不会,有的只是被控制、被权威的压迫的服从。
就像前段时间,我让大宝去写作业,但大宝反应很大,就是不想去,为此,还特别地生气。
为此我也很生气,平时都好好的,怎么突然这样了。
当我看《自驱力孩子》时,才醒悟,是自己的问题。什么是费曼学习法之高效学习法
因为前2天有事没在家,在家了,也没让她缓和,就让她去写作业,她听完后,就直接不乐意了。
后面我要求她,也不行,这时,想到书里说的,吼也没用,给孩子机会做选择,先沟通。
我就说,你想什么时候写,她说晚点,我说5分钟吧,5分钟后你想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就这样,让她做选择,尊重她,玩了5分钟,提醒她后,就去写作业了,中途也没闹腾。
爱孩子不是为孩子做一切,更不是用权威去压迫孩子,而是让孩子从小事就开始为自己做决定。
那孩子不爱学习到主动学习,家长要做哪5件事呢?
1.对孩子有合理期待,让孩子在学习区努力
孩子学习时,布置作业难度不要太高,太高,孩子学起来会有困难,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对学习产生挫败感,结果是还没开始就失去自信。
太容易,孩子就会失去挑战,还变得索然无味。
所以难易程度要刚刚好,孩子即不会因为太难而放弃,产生挫败感,也不会因为太简单不愿写。
2.做孩子的脚手架,而不是贴负面标签
孩子不会时,正确看待孩子不会或者做不好这件事,而不是给孩子贴标签,你太笨太蠢。
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自证预言”,指人会不自觉地按照预言来看自己,语言的力量是强大的。
会重朔人的大脑,当标签式语言反复出现时,就会无意识中,把它当成事实来看待自己。
所以,要多说积极向上的语言,多去鼓励孩子,让孩子大脑不断收到正向反馈,形成成长思维。
3.学会在合适的时机放手
父母爱孩子,是每位父母都在做的事情,他们总想为孩子做点什么,但很多时候都没有爱到点子上。
而是以爱的名义,控制、束缚、打压、贬低嘲讽孩子。
当孩子没有成为父母心中想要的样子时,父母就会无奈和挫败,对孩子也越来越感到失望,孩子也会在父母眼中看到失望,从而觉得自己很差。
长时间下去,孩子内心就会积压很多负面情绪,并且失去控制感,所以,更加无法形成自驱力。
《自驱型成长》书中提到:
孩子成长中,如果没有健康的控制感,孩子就会感到无能为力和不知所措。
性格容易变得被动和顺从,孩子一旦失去自己能做出有意义的选择能力后,性格方面就可能变得焦虑、暴躁、爱发脾气甚至自暴自弃。
所以,父母要学会放手,给予帮助,让孩子拥有控制感和选择能力。
4.做个好翻译,搭建“皮革马利翁”桥梁
父母要把老师和朋友给的反馈,翻译成正向语言转告给孩子,帮助孩子培养对老师和学习的正向感受,孩子感觉好时,才能学习好。
5.去情绪化管教
如果你和孩子之间发生了争吵,要弄清冲突背后限制自己的行为是怎样的,看到底是什么控制自己。
做到觉察自己的情绪,然后让情绪流淌,在有意识觉察和记录情绪触发点,做到去情绪化管教。
写在最后:
养育孩子过程中,家长要向孩子传递正向感受,让孩子感受到爱与陪伴,唯有孩子感受到爱与尊重时,孩子的内心才会安定并做到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