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个案例告诉你,是什么让孩子慢慢“不喜欢”、甚至“厌恶”学习
01 过高的期待
朋友家的男孩,聪明可爱,从小就展现出学习的天赋。他6岁前就能背唐诗宋词,一百以内的加减法也毫不费力。
但是,你能想到这样优秀的孩子竟然从11岁开始逃学,现在已经辍学两年了吗?
现在他白天睡觉,晚上玩手机,父母对此感到极度失望,孩子也有些自暴自弃。
为什么一个从小那么优秀的孩子会变成这样?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原来,他的父母有一个梦想,希望他能考上清华大学。因此,从小就给他制定名校计划,一周七天都在学校和各种培训班之间穿梭,回家还有写不完的作业。
在父母过高的期待下,孩子承受了巨大压力。渐渐地,他开始讨厌学习,成绩也下滑了。
遗憾的是,面对孩子成绩的下降,父母没有给予信任和支持,反而用怀疑和难听的话语表达了失望。
面对父母的失望,孩子感到无力,慢慢地不喜欢学习,甚至讨厌学习,开始了恶性循环。
孩子说:“无论我怎么努力,都无法满足爸爸妈妈的期待,我觉得很无助。”
每位父母都对孩子充满期待,但过高的期待会让孩子感到无能为力,消极的期待则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感。这都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主动性,本能地逃避学习。
那么,什么样的期待会让孩子提升学习主动性呢?
①充满爱和信任的期待
也就是说,孩子做得好的时候,父母认可他,孩子受到挫折、做得不好的时候,父母、鼓励支持他。
②和孩子现阶段的能力相匹配的期待
过高的期待孩子无法完成,会带给孩子无力感;和孩子现阶段能力匹配的期待,孩子容易完成,有成就感。
也就是说,给孩子制定的目标不要太高,“跳一跳、够得着”的阶段性小目标,孩子能够完成,还有喘息、玩耍的时间。
相反,不恰当的期待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孩子厌学怎么办PDF下载[35M高清版]
02 经常拿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有人说,如何毁掉一个孩子?一直拿他跟别人比就行了。
还记得电视剧《小舍得》中的欢欢吗?妈妈总是拿她和米桃比,最后她情绪崩溃,想离家出走……
欢欢说:“为什么你们总是表扬她,我做什么事儿都不如她,我考第一名就没有她考第一名厉害……”
她崩溃哭着说:“老师说综合素质才是最重要的,可是你们总是表扬她,整天拿我跟她比,我讨厌你们……”
妈妈:“你看到了吗?米桃什么学环境,你什么学习环境,人家都没有嫉妒你……
同样,父母在学习上面,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孩子会陷入学习上的自卑,产生学习上的无能。
育儿过程中,很多父母会拿其他孩子来做比较,以为这样可以激励孩子不断进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然而,不适当的比较可能会产生负面效果。
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导致性格焦虑,并且在面对挫折时容易失去自信,产生自我怀疑和否定。
其实,比较本身并不是错误的,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
有效的比较是拿孩子现在的进步和过去的自己相比,让孩子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和细微成长,这样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和信心。
因此,父母可以改变比较对象,让孩子跟自己做比较,找到自我突破的窗口。
正向的比较是让孩子和过去的自己比,而不是跟别人家的孩子比,和过去的自己比会产生动力,和别人家的孩子比产生压力。
03 过量的作业
过量的作业,特别是半路加的“妈妈牌作业”,也会让孩子本能地抗拒学习。
见过一个学生,曾经学习很好,但是有一段时间做什么事都很拖拉。我心想这个孩子之前无论写作业还是做其他事情都很积极,怎么会变得拖拉磨蹭?
和他聊天得知,原来是回到家了有“妈妈牌作业”,做作业慢是为了防止妈妈给他更多的学习任务。
因为以前他快速完成作业,妈妈总是让他多背古诗、多抄好词好句,或者多背单词,总有做不完的作业。
所以他决定慢慢做,做的时候还能有点时间玩。
给父母一个建议,不安排过量的作业,鼓励孩子提高写作业的效率,让他们找回自己的玩耍时间。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作业完成了,剩下的时间可以自由安排,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这样孩子就会学会时间管理,并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结语
父母对孩子的期待是每个家庭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但是,期望过高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无力感,甚至导致消极情绪,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父母的期望应该与孩子现有的能力相匹配,以避免孩子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同时,父母的期望也需要带有满满的爱和信任,这样孩子才会感到被支持和鼓励。
正向的比较是激励孩子的一种有效方式。与过去的自己比较,可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从而产生动力。
但是,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则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和焦虑,这是不利于孩子发展的。
因此,父母应该引导孩子进行正向的比较,让孩子学会从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
过量的作业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和压力,这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父母布置作业要适量,忌中途加作业,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有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这样孩子就会学会时间管理,保持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