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的道理对于孩子是强大的压力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在于内容的对错,而在于教育方式是否正确,在于教育行为对孩子是否有效。
有些父母教育起孩子可谓天衣无缝、头头是道,可孩子就是不买账;有些父母对孩子没有讲什么道理,甚至根本就不讲道理,可孩子相信他们。
其关键就是做父母的是将“有效”放在第一位,还是将“正确”放在第一位;是将“情”放在第一位,还是将“理”放在第一位。
家庭是应该讲“情”而不是讲“理”的地方,特别是对于正处在青春逆反期孩子的教育。
我主张不要用非常正确的道理去教育孩子,这些抽象的东西往往是非常绝对化的,对于孩子的影响,心理学认为是一种强大的压力。
成年人判断生活细节事件是对是错,远比孩子要宽松,因为我们会首先判断是有效还是无效。
教育也要追求“有效性”,而不是片面追求“大道理”。
所谓“大道理”,孩子往往达不到,因为在现实生活里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那些看起来很傻的错误是孩子成长的资源
允许孩子犯每个年龄可以犯的错误,这是我在临床中慢慢总结出来的,犯这种错误的结果往往是好的。
那些看起来很傻的错误是孩子成长的资源,而不是障碍。
只有父母认为是障碍,它才会成为障碍,因为你的沟通方式、言语会把它真正地演变为一个大障碍。
家长担心、害怕孩子犯错误,其实是被自己的想象吓到了。
痛苦是重要的,孩子没有经历过痛苦,就肯定会被痛苦打倒,经历了才能学会管理和释放情绪。
父母过度的保护倾向以及犯错之后代替承担的倾向,非但没有效果,反而会把问题搞得更复杂。
孩子不可能一出生就是听话的孩子,如果他长大以后很多体验都没有尝试到,有一些该犯的错误没有犯过,也没有经历过挫败,这样的孩子实际上是没有能力的。
孩子知道父母说得对,但无意识中还要做一些看起来有点儿不对的事情。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对他就像养分一样。
比如说因为做了某件事情被老师罚站,孩子就会印象深刻,知道这事后面有一个秩序,要遵守游戏规则,不遵守就要受到惩罚,这样的经验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