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但凡做父母的都有过逼孩子的行为。
为什么?
因为父母想让孩子成为他们想要的那个样子。
其实,父母逼迫孩子是错误的做法,作为成年人都知道,
逼迫改变不了认知,顶多就是口服,内心是不服的,
只是表面上顺从而已,心里却产生了抵触,甚至怨恨,
这样长久下去会导致孩子逆反心理更加严重,
甚至导致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交流。
因此,家长不要好心办坏事,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孩子的做法,
去接纳、引导、鼓励和肯定,孩子才会朝着你想要的样子发展。
特别以下10件事,不要逼孩子做。
1、别逼孩子打招呼
不少家长逼孩子跟人打招呼,殊不知这样做很伤孩子。
当孩子不愿打招呼时,家长首先告诉孩子,见到人打招呼不是必须的,
然后引导孩子明白主动打招呼是一件很有礼貌的事情,
最后尊重性地询问,等下要见的阿姨是妈妈的好朋友,
一会儿见到,你可以叫阿姨吗?
2、别逼孩子道歉
很多家长喜欢逼孩子道歉,其实没有必要,长期这样必然伤了孩子。
告诉妈妈,为什么把姐姐的玩具扔了,首先询问原因。
然后引导,但你也知道,扔东西不对,是不是?
最后鼓励,现在想想,该怎么办?
妈妈觉得你应该先道歉,再想办法解决。
3、别逼孩子大度
大度是一种品质,但不能逼迫。
家长可以提示孩子,你的玩具很好玩,小朋友很羡慕,
你愿意分享给小朋友吗?
然后肯定,如果你不想给小朋友玩也是可以的。
最后引导孩子合理拒绝,你告诉小朋友原因,他就不会难过了。
4、别逼孩子自律
自律的孩子很省心,但自律绝不是逼出来的。
你今天没完成作业,是有什么困难吗?
当孩子没有完成作业,家长要做的不是责怪、打骂,而是表示关心。
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安排?有什么需要妈妈帮助的吗?
只要你能完成任务,妈妈尊重你的决定。
妈妈的关心,再加上支持,最后引导,这样孩子慢慢就会养成自律。
5、别逼孩子原谅
妈妈知道你难过,这件事是姐姐不对。(理解)
姐姐跟你说了对不起,你还生气吗?(了解)
如果不生气了,可以跟姐姐说没关系。(鼓励)
如果你还是生气,可以等不生气了再说。(引导)
6、别逼孩子勇敢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担心,想通过逼迫的方式达到目的,
殊不知这样只能适得其反。
家长要做的就是要识别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的情绪,
然后加以鼓励,不管孩子做得怎么样,家长都要无条件接纳。
妈妈看见你优点害怕,是吗?(识别情绪)
妈妈小时候也很害怕呢!(接纳情绪)
不过,你一会儿可以试试看。(鼓励)
不管结果如何,妈妈都支持你!(无条件接纳)
7、别逼孩子承诺
刚才说谎是害怕妈妈惩罚,对吗?2023年全网最新最全【幼小初高】各学科各名师精品VIP课程目录大全,立即点击查看!
其实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妈妈也犯过错。(共情)
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这么做吗?(询问)
因妈妈了解了,下次我们可以 吗?(建议约定)
8、别逼孩子当众表演
叔叔阿姨想听你唱歌,他们觉得你唱得很好。(给予肯定)
不过妈妈觉得这是你的事情,你可以选择唱或不唱,我们都尊重你的决定。(尊重选择)
9、别逼孩子快点儿
有些孩子总是拖拉磨蹭,如果家长一味地催,催,催,
只能让孩子更加拖延。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提示——引导——肯定——鼓励的方式效果更好。
例如:
和奶奶他们约定的时间快到了。(提示)
妈妈已经收拾好了,随时可以出发。(引导)
我也相信你可以在五分钟内穿好鞋。(肯定)
到了现场,可以当着大家的面对孩子说,
能按时到达约定地点,有你的功劳哦!(鼓励)
10、别逼孩子分享
弟弟也很想吃的样子(引导)
如果你愿意分享一点的话,弟弟应该很开心!(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