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冉接到公司通知,要去外地出差一个星期,恰逢家里的保姆辞职,分身乏术的她只好把婆婆接到家来照顾1岁半的宝宝。
想到婆婆总比保姆要更用心些,欣冉心里便也没什么放心不下的。可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她离开的这段时间里,孩子居然病得去了医院。
在欣冉出差的第二天,宝宝发起了高烧。孩子奶奶发现后赶紧找来了厚被子给小孙子捂汗,她心想“等孩子全身出了汗,烧也就退下来。”
中午,欣冉给婆婆打电话询问宝宝的情况,婆婆怕她担心,便也没多提孩子高烧不退的事,只是轻飘飘地说“孩子稍微有点高烧,问题不大”。
虽然婆婆说得云淡风轻,可是欣冉却有些放心不下,于是她打电话给老公,让老公请假回家看看情况。
当欣冉老公赶到家时,宝宝已经被烧得热惊厥,看到此时孩子身上,还正盖着厚厚的棉被,欣冉的老公很是无语,“妈,孩子都发烧这么严重了,你还给他盖这么厚的被子,这不是火上浇油吗?”
手忙脚乱的欣冉老公,赶紧带着宝宝和亲妈去了医院,在和医生详细描述了过程后,孩子被安排紧急救治。
欣冉的婆婆很是委屈地说道,“咱们大人感冒发烧了,不也是捂着被子发发汗,就好了吗?为啥我给孩子捂汗就错了?再说了,我摸了下孩子的手脚都是冰凉的,捂汗不至于捂出毛病来吧?”
孩子发烧了,捂汗有用吗?结果只能越捂越糟
婴幼儿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还未发育完全,在发烧时,体温调节中枢并不能够很好地对身体体温进行调节,此时捂汗只会影响身体散热,加重发热情况,使得孩子的身体长时间处于高热状态。
当机体处于高热状态时,末梢血管可代偿性扩张,耗氧量增加,这就容易导致机体缺氧,与此同时,孩子处于高温闷热环境时间较长时还很容易造成身体脱水、诱发发热惊厥等。
孩子发烧后,机体最需要的是及时退烧。但是显然,捂汗的操作,只会加重发热对孩子造成的不利影响,对于缓解发热、退烧并没有帮助。
孩子发烧时,家长的这些退烧操作很不靠谱
有的家长发现孩子发烧赶紧给娃吃退烧药,即便只是低热状态也毫不含糊。如果发现一种退烧药没有明显效果,家长们就又会赶紧更换成另一种退烧药给孩子继续尝试。
但是其实,这种过度依赖退烧药退烧的做法并不可取,乱服退烧药,对孩子的身体也会造成不利影响。
通常而言,体温处于37.5℃~38℃范围内是低热,处于38℃~39℃范围内是中热,39℃以上才属高热,超过41℃是超高热,在体温未超过38.5℃时,家长完全可以先尝试物理降温。
也有一些家长在发现孩子发热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送孩子去医院。虽然看起来这种做法很及时,但是事实上这样的操作对于退烧来说并不及时。
与其带着发热的孩子在医院排队、挂号、等待,家长们不如先给孩子做好降温处理,为之后医生的诊断留出更多时间。
有的父母盲信输液退烧效果更好,于是在发现孩子发热后拒绝医生的服用退烧药的建议,坚持输液治疗。
但是其实,一般情况下输液并不会比退烧药效果更佳,同时还会加剧过敏风险,影响患儿退烧体验。临床上也只有在孩子高热不退、精神状态极差的情况下才会选择输液退烧。
孩子发烧了,家长按照这3步走,高烧退得更快
1. 低热时选择物理降温
在孩子发烧时,家长可以帮忙脱减衣物,同时将衣袖敞开,让孩子的身体可以更好地通风、散热。2023年全网最新最全【幼小初高】各学科各名师精品VIP课程目录大全,立即点击查看!
用温热的毛巾给孩子擦拭身体,通过水分蒸发带走身体多余热量。在擦拭降温时不建议用酒精,这主要是因为酒精具有一定的刺激性,而孩子的肌肤娇弱角质层单薄,容易引起皮肤黏膜损伤。
如果条件允许,家长也可以给孩子进行温水擦浴,帮助孩子实现身体降温。家长在进行物理降温时,同时也要注意孩子手脚等部位的保暖。
2. 合理使用退烧药
如果孩子的体温超过了38.5℃,那么家长可以考虑通过服用退烧药的方式来降温。在这种情况下,退烧药降温,可以避免孩子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同时也不会干扰后期医生对于孩子的病情判断。
在给孩子服用退烧药后,如果体温仍然未降,家长也不能在短时间内给孩子服药多次,两次服药间隔至少要在4-6个小时左右。另外,6个月内的婴儿不建议服用退烧药。
3. 注意补水
在孩子发烧后,家长们要注意观察宝宝的情绪状态,同时避免脱水的情况发生。家长可以适当地给孩子多喝水,以温开水为宜,通常一晚上要补充250ml水量。多喝水可以促进机体代谢循环,对于退烧有一定的帮助。
对于婴幼儿来说发烧的情况较为常见,家长们在发现孩子发烧后一定不要过分惊慌,分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退烧操作,这会对孩子的身体保健更有帮助。
Tips:捂汗并不能帮孩子退烧,严重时还有可能会诱发缺氧、脱水、惊厥等不良症状表现。
发热只是孩子身体不适的表象,家长们在忙于给孩子降温的同时,也要多重视孩子高烧发热的诱因。如果孩子持续发热的情况超过3天,那么家长一定要给予关注,及时带孩子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