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告诉孩子这4句话
孩子懂得交朋友
交朋友是孩子生命里很重要的主题,他们将在团体生活里学到如何珍惜自己,同时也尊重他人。
有的孩子在交友过程中会遇到挫折,比如害怕别人不和自己玩,又或者在关系里过度委屈求全。这个时候就很考验家长的做法了。
1、如果孩子感到委屈,要教会孩子懂得选择。
告诉孩子:
「自己是可以选择朋友的。」
如果关系不公平,那种朋友是可以放弃的,孩子会明白:
「友谊是双向的,别人有权力不和你玩,你也有权力拒绝别人的要求。」
2、如果孩子不愿意出去交朋友,要判断孩子是不是“被孤立排挤” 。
评估孩子是否缺少应有的社交技能,如果孩子被孤立,父母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
「如果别人故意孤立你,排挤你,不管“理由”是什么,一定是ta错了,妈妈永远站在你这边。」
3、教会孩子主动一点。
给孩子提供广泛参加群体活动的机会,条件允许的话,邀请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或者鼓励孩子参加某个聚会,并告诉孩子:
「如果喜欢某个小伙伴,自己可以勇敢邀请对方来自己家玩。」
4、告诉孩子强大自己,才能收获好的友谊。
一个50分的人很难和90分的人成为朋友,一定要告诉孩子:
「只有充实自己,才能真正地吸引他人。」
05
掌握这3个技巧
培养出学习好的孩子
“一二年级不相上下,三年级开始分化,四五年级差距拉大。”
在教育界,“三年级现象”很出名。
不同于一二年级时的“临时冲刺”,三年级对孩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孩子进入高年级后,想让孩子在学习上有稳定的进步,父母要记住这3点。
1、把目标定得小一点。
把大目标拆成小目标,形成一个个具体的、可以完成的小任务。
比如:一天背下来10个单词。
这样,学习就会变得相对简单,孩子就不会排斥。
当孩子一次又一次完成小目标时,家长记得给予孩子奖励或者鼓励,或让孩子休息10-15分钟,然后逐渐延长一次性集中做事的时间,大脑感到快乐,才能形成正面的高峰体验。
2、帮助孩子学着画思维导图。
可以试着和孩子一起画思维导图,把书本的内容进行分类和归纳,把大纲梳理出来,这能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大概的知识框架或目标,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3、学着复述每天学习到的知识。
只有当孩子把知识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才真正做到了理解、内化。
06
养成“运动习惯”
收获一个开朗活泼的孩子
李玫瑾就曾建议:
不要让孩子一天到晚呆家里学习,不然他的大脑高度兴奋,小脑得不到刺激。脑部神经没有兴奋透,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帮助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对于孩子的心理状态有很大的帮助。
1、爱运动的孩子,会赢在“专注力”上。
曾有研究显示,国外1.9万名学生,上课之前都要晨跑。对比同龄人,他们不但更健康,而且更聪明。
为什么呢?
因为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帮孩子集中注意力,保持充沛精力,学习效率也会更高。
2、爱运动的孩子,心理素质也会更好。
运动是肌肉的更新换代,也会有各种磕磕绊绊,孩子的意志力,也会因此得到锻炼。
而且,儿童在运动后,血清素、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水平都会改变,这有利于孩子释放压力、保持快乐。
为此,加拿大科学家制定了《0-12岁儿童体育素养发展家长指南》:
4岁以下的孩子,不适合过早跑步跳跃,但可以多去公园和游乐场;
4-6岁的孩子,需要家长示范如何跑步、跳跃,言传身教中锻炼身体;
6岁之后,是孩子培养体育特长的最佳时间,滑雪、游泳、骑车、踢球都不在话下;
6-12岁,在家长的榜样作用下,孩子开始形成自己的运动模式。
07
学会“激励”
收获一个自信的孩子
想要让孩子足够自信,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反而不用要求孩子太懂事,要多多支持孩子去折腾、尝试。
父母懂得“激励”,孩子才能养成独立思考和表达的勇气和能力。
1、 为孩子寻找一个年长的榜样。
对于孩子来说,榜样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
它能帮助女孩知道如何成为一个强大的、有内涵的女性;也能帮助男孩明白自己赞同和支持什么,最关心什么。
2、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
孩子表达时,少“评判”,和孩子聊天,最忌讳说教,尽力对孩子的话题保持高度兴趣,要做到:
多询问、少评论。多说“你”,少说“我”。多教导、多解释、多询问。
3、多多观察并赞美孩子努力的过程。
相比于夸孩子聪明的天赋,你更需要夸夸孩子的耐心、毅力和他的努力。
分享一个夸奖模型,叫FFC模型,翻译成中文就是三步:
事实(Fact)+感觉(Feeling)+比较(Compare)。
孩子成绩差,但总有做对一道题的时候吧,你就可以这么说:
这道题不用妈妈教,你自己做对了,妈妈很欣慰,现在的正确率比之前高太多了。
父母强调过程的意义,孩子才能真正从中得到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