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专家李玫瑾教授的一则演讲视频。
一位妈妈问:
“我家儿子总是在做了他认为很了不起的事情的时候,要我表扬,其实我已经表扬过了。
为什么孩子总是需要表扬,还要那么多表扬,是我表扬的还不够吗?”
李玫瑾教授一针见血地回答道:
“那一定是妈妈平时表扬的太轻易了。夸得越多,突然没夸,孩子就接受不了,想要每次都夸。”
观察身边的父母,发现每个家庭在夸奖孩子方面,都有类似现象:妈妈夸个不停,爸爸坚决不夸。
之前主持人孟非发过一条微博,也提到类似问题:
“我长期观察发现,大多数中国母亲对孩子是不得要领地各种瞎夸,而父亲们基本上都居高临下地坚决不夸,这似乎特别契合我们传统文化里‘严父慈母’的角色定位。
其实不仅是对孩子,及时而恰如其分地赞美对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特别重要。”
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战》一书里写道: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
儿童教育专家多萝西·劳·诺特说: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自信。
确实,及时恰当的夸奖,是照进孩子心底的一束光,带给他们自信和力量,让他们活的潇洒漂亮。
但是,夸奖是一门学问,过度夸奖会适得其反,从来不夸也会让孩子胆小自卑。
妈妈不得要领不停夸
前几天,和表姐一起吃饭。
她的孩子刚上小学,正是上房揭瓦的年纪,跑来跑去的,一刻都不消停。
表姐喊孩子来吃饭,孩子停下来吃上一口,她会说:“儿子,你真棒。”
孩子玩累了,坐下来喝水,她会说:“多喝点水,乖。”
孩子说他吃饱了,她会说:“好孩子,吃了这么多,真厉害。”
我问她:“你平时都是这么夸孩子的吗?”
她正忙着给孩子收拾掉在饭桌上的饭粒,头都不抬:“是啊,现在不是流行要多鼓励孩子嘛,有什么问题吗?”
夸奖孩子当然没问题,问题是,和任何事情一样,夸奖也要有个限度。
畅销育儿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中写道:
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时间、剂量都要谨慎小心,否则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终有一天,孩子会长大,他会发现,自己不是父母口中的那么优秀,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赞美自己,于是,优越感就逐渐减少,心理落差会逐渐增大。
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自我毁灭”行为,这是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罗尔•德韦克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一直被表扬的孩子,在遇到更艰难的问题时,很容易放弃。
他们不愿意失去别人的夸奖,从而会选择更加轻松的事情去做。
曾经听过一个小学特级教师的讲座,他说,在他教过的孩子中,有不少孩子非常的玻璃心,一旦考试没考第一,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没有被评为三好学生,就会崩溃大哭。
慢慢的,他们会学会讨好老师和同学,希望老师能够多夸他一句,多奖励他一朵小红花。
有的孩子还会在期末评选好学生时,偷偷地给其他的孩子送上一块橡皮、一支铅笔。
过度的表扬,会窒息孩子的自信心,成为孩子成长的一剂“毒药”,会将孩子夸成胆小自卑的玻璃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