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动画《长安三万里》。
据猫眼数据,该片上映四天,豆瓣评分8.1,票房破3亿,成了继《青蛇》系列后,追光动画妥妥的赚钱之作。
但《长安三万里》并不是今年暑期档唯一的国产动画电影。
事实上,在7月份上映的片单里,有四部国产动画电影,分别是《棉花糖和云朵妈妈:宝贝芯计划》(7月1号)、《超级飞侠:乐迪加速》(7月8号)、《茶啊二中》(7月14号)和《百变马丁》(7月22号)。
截止到发稿,已上映的《棉花糖和云朵妈妈》与《超级飞侠:乐迪加速》,票房分别是1208万和4250万——在热火朝天的暑期档里,这种成绩并不理想。
不过相比于票房,让大部分电影爱好者更好奇的点在于:这些乍一看很陌生的动画电影,怎么有勇气在暑期档的战场上厮杀?票房低成这样,片方岂不是亏大了吗?
但是,如果了解它们的来历你就会知道,走进院线,不过是它们整个棋盘中的一小步罢了。
换句话说就是:这些国产动画要赚的钱,根本不在电影院。
大有来头
POST WAVE FILM
这些看似突然冒出来的小众国产动画,其实每一个都大有来头。
比如《棉花糖和云朵妈妈:宝贝芯计划》,背后的出品方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少儿频道和央视动漫集团。
这么说其实还不足以形容它的实力,但如果你对《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系列故事很熟悉,那你就不会对“棉花糖”这个角色感到陌生,因为她其实是大头儿子的好朋友。
在做成动画电影之前,它已经在2016年,以动画剧集的形式,在央视少儿频道“银河剧场”播出过——迄今为止,这个动画剧集已经播出两季共计240集,外加4个番外篇。
如果说《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是从小男孩的视角,讲述当代家庭的亲子关系,那么《棉花糖和云朵妈妈》则以小女孩作出发点,来讲述80后家长和10后孩子之间温馨的母女情。
大头儿子一家也客串了一把
正因为这种贴近生活的亲子设定,让这个故事在儿童群体大受欢迎,剧集播出后,不仅在央视少儿频道拿下1.35%的最高收视率,还在新媒体平台累计播放高达10.2亿次。
也就是说,在这部动画大电影之前,《棉花糖和云朵妈妈》已经在垂直群体里,收获了不错的成绩。
这也是在2017年的北京国际设计周上,“棉花糖”会被特邀担任“动漫形象大使”的主要原因,因为在垂直受众群里,它确实有自己的忠实拥趸。
至于票房不够好完全情有可原,毕竟它的受众群太年幼,暂时还不是电影院的主流消费人群。
类似情况还出现在《超级飞侠》和《百变马丁》两部剧场版动画上。
先说《超级飞侠》。
这部由广州奥飞娱乐制作的儿童3D动画,从2015年4月8日在金鹰卡通首播以来,至今已经推出14季共计300多集,动画时长超过1000分钟,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播放过这部动画片。
再说《百变马丁》。
它最早是由上海今日动画制作的动画剧集,虽然目前只推出三季52集,但它播放的平台,却囊括了央视少儿频道、央视一套、金鹰卡通等全国五大卡通卫视上星频道,在爱奇艺、腾讯等网站上线以后的总播放量,已经达到了12亿次。
跟《超级飞侠》《棉花糖和云朵妈妈》一样,《百变马丁》也是把影视制作当作上游业务,目的是要带动版权孵化、玩具售卖这些更赚钱的项目。
尤其是以《超级飞侠》为代表作的奥飞娱乐,甚至有以自家公司IP形象为主角的儿童乐园。
也就是说,《超级飞侠》《棉花糖和云朵妈妈》和《百变马丁》的剧场版和剧集版,不过是他们售卖版权、拓展玩具的发力点,真正赚钱的大头,其实远在影视内容之外。
相对而言,《茶啊二中》就稍有不同。
这部由吉林凝羽动画制作的校园爆笑动画网剧,早在2014年就已经问世,目前播出四季共44集,在腾讯和B站等视频平台,一直保持着较高的人气和口碑。
作为一部校园喜剧题材动画,《茶啊二中》前四季取得了不错的口碑与播放量,其中全网播放量已经突破40亿,前四季的豆瓣评分,也都在9分左右。
这个系列之所以如此火爆,按照凝羽动画CEO邢原源的说法就是,他们切中了两个时代脉络的点。
其一,每个人都会对学生时代心有怀念,尤其是上学时的糗事更是情感特殊——而以这个题材类型和故事内容为对象的《茶啊二中》,切中了成年人的学生情结。
其二,问世于2014年的《茶啊二中》,赶上了短视频的崛起,所以它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都收获了相当不错的反响——《茶啊二中》在抖音平台上的粉丝,就有1380.7万。
票房是小钱
POST WAVE FILM
也就是说,这些在中国电影市场里看似稀奇古怪的动画电影,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们其实是运作多年的成功IP。
在整个运作链条里,剧场版大电影也不过是其中一环而已,它们的商业版图,其实铺得更大。
就像出品了《超级飞侠》的广州奥飞娱乐,在它的商业模式里,无论动画剧集还是剧场大电影,都不过是它商业模式里的一个小环节而已。
如果你有兴趣了解广州奥飞娱乐的版权史,以及他们对儿童娱乐市场的定位和深耕就会知道,动画片不过是它把玩具卖给小孩子的广告宣传罢了。
于是问题也随之而来:既然是个类似广告宣传的东西,为什么还要苦心孤诣地推出剧场版,甚至去趟暑期档这种很容易就变炮灰的混水?
这其实是跟日本动漫和迪士尼学习的结果。央视力荐超500部高分优秀纪录片推荐,孩子看了格局炸裂自律成瘾
先说日本动漫,它们向来就有把高人气、高商业价值的动画剧集,单独创作出一个电影版的故事,然后放在电影院上映的商业传统。
为了让剧集版的粉丝们买单,剧场版的内容质量和时间长度,明显要高出剧集版很多个段位。
但它的最终目的,说白了就是为了扩大IP的影响力、拓展原有的世界观,在一个全新的独立故事中承担情怀杀,以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
比如《名侦探柯南》《蜡笔小新》《鬼灭之刃》《鲁邦三世》《新世纪福音战士》和《海贼王》等等,都有过类似的商业操作,而且还被影迷们津津乐道。
《名侦探柯南》今年新出的剧场版《黑铁的鱼影》
国产动画向剧场版衍生,在制作上明显受到日本动漫剧场版的启发,从之前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剧场版到《熊出没》剧场版,再到今年7月在院线公映的四部动画电影,都是如此。
这些剧场版跟日漫里的大电影一样,同样承担着面向粉丝的情怀杀、扩大IP影响力、拓展世界观、赚取票房收益等功能。
换成更简单直白的话来说就是:当某个动画IP有了足够大的影响力,片方自然会推出相应的大电影,在扩大品牌认知度的同时,赚取更大的票房收益。
在2023年春节档大放异彩的《熊出没·伴我“熊芯”》
但就像此前说的,动画内容的制作其实是整个商业链条的一环,或者说是整个商业模式的发力点,真正凸显其商业价值的东西,永远在影视内容之外,也就是所谓的衍生品。
这就是国产动画向迪士尼学习的结果。
迪士尼的商业模式大致总结就是:用影视内容制造IP形象,然后把这些IP形象打造迪士尼乐园,最后在以主题乐园为主要阵地的销售渠道里,售卖自己的周边产品。
据统计,迪士尼有60%左右的收益,都来自这个部分。
所以不少人在形容迪士尼的商业模式时会说:“IP造得好,收入差不了”。
顺着迪士尼的商业模式,反观国产动画IP不难发现,其背后也有一盘与之类似的商业大棋。
比如以《熊出没》为代表作的华强方特,就有自己的主题乐园——在疫情之前的2019年,它在全球主题乐园访问量排行榜里,一举占到了第五名的位置,年访客量达到5000万,被誉为“中国迪士尼”。
持有《超级飞侠》的奥飞娱乐也是如此。
它不仅有一系列动漫主题的亲子乐园品牌,还持续多年深耕周边玩具产业,同时还把触角伸向了手游、机器人等领域,采用IP授权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开发旗下动画IP的商业价值。
这就是国内动画品牌对迪士尼周边产品商业模式的借鉴,而几乎每一个持有经典动画IP的公司,都在努力提升衍生品的商业价值。
所以,不要瞧着这些国产动画大电影出现得莫名其妙,实际上它们都大有来头。
也不要瞧见票房不高就觉得这些动画电影不值一提,实际上他们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而电影院不过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