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嘴,决定孩子的人生高度
有一项名为“破窗效应”的社会实验。
在富人区和穷人区,分别停放两辆一样的车。
放在富人区的车,完好无损,过了一周,依旧如此。
而放置在穷人区的车,一开始就摘了车牌,打开车棚,不到一天,车就被人偷了。
此时,他们将富人区的那辆车的车窗打碎后,没过几个小时,车也被人偷走了。
这个实验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
同样,每个孩子都离不开父母用语言打造出来的成长环境。
父母的嘴,可以是磨刀石,也可以是毒药。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话语必须是鼓励、支持和正面的,这才能帮助他们走向更好的未来。
世界冠军邓亚萍从小就是父亲邓大松的跟屁虫,父亲打球,她就在一旁观战。
在父亲的熏陶下,5岁的邓亚萍便开始了打球生涯,身高不够,父亲就为她找来一块木板垫着。
9岁时,她获得了单打冠军。
父亲看出了女儿的天赋,于是将她送到河南省队训练,希望女儿能走上专业的打球之路。
然而去了15天,邓亚萍就哭着回来了。
原来是因为省队嫌弃她太矮了,没有发展前途,就将她劝返了。
这在邓亚萍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极大的创伤,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打得那么好,省队却不要。
父亲看到受到打击的女儿,不断安慰她:
“先天不足无法改变,那就从其他地方弥补,脚步灵活,一样可以打得好。”
这句话让邓亚萍的心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从那以后,她每天都跟着父亲跑步,锻炼自己的反应能力。
邓亚萍一路跌跌撞撞走向更大的舞台,遭到了不少冷眼和否定,她从“被人嫌弃的丑小鸭”一跃成为体育历史上的传奇人物,离不开父亲的鞭策和指引。
正如教育圈流传的那句话:
教育成果就像“滚雪球”,家长引导对了,孩子才能走得更远。
父母的正向反馈,对孩子来说就像一把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焰,激励孩子永远向上。
一个家庭的人生态度和精神风貌,会在父母的语言中代代相传。
父母的嘴,决定孩子的人生高度。
父母有什么样的格局,孩子就奔赴怎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