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人才辈出家庭良好的家风有哪些?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欧阳修是好学家风的集大成者

好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家风,中国人素有读书立身、诗书传家的观念。

三国名臣诸葛亮临终前写下《诫子书》,对8岁的儿子诸葛瞻进行劝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北齐教育家颜之推写下《颜氏家训》,告诫子弟“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作为好学家风的集大成者,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家风一度影响了大宋的国风。欧阳修4岁丧父,家贫无资,其母为了教育他成才,就用荻秆画在沙地上教他写字。家中无书可读时,就去附近读书人家借书抄读。

在母亲的培养下,欧阳修“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幼年所作的诗赋文字已不逊于成年人。长大后,他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北宋文坛领袖,一代史学大家。

欧阳修不仅自己酷爱学习,也非常注重好学精神的延续和传承。他写下名篇《诲学说》敦促次子欧阳奕努力学习,其中写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以玉器的雕琢晓喻子女学习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发玉石即便未经打磨,仍然不失玉性;而人如果不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就可能堕落变坏。

除了劝诫自家子女好学,对于别人家的好学之子,欧阳修也青睐有加。王安石、苏轼、苏辙、张载、程颢、包拯、韩琦、司马光等文臣武将,都曾受到过他的举荐。

可以说,欧阳修崇学重教的思想不仅影响自己的家风,还影响了北宋的国风,奠定了北宋文化盛世的基础,让后人看到了什么是“一家兴仁,一国兴仁”。

欧阳修《诲学说》中脍炙人口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礼记》,而《礼记》又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作为孔子思想的第一手材料,《论语》中有更原汁原味的好学思想,好学也是《论语》的思想精华。2023年全网最新最全【幼小初高】各学科各名师精品VIP课程目录大全,立即点击查看!

《论语》中的好学思想

大多数人正式接触《论语》,都是从初中课本上的《〈论语〉十二章》开始的,这十二章就是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的精辟论述,比如: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鉴于以上句子大家已耳熟能详,我们就不一一解释了。接下来重点探究:孔子如此重视学习,目的是什么呢?也是为了考学应试等功利目的吗?

不,孔子是为了得智。

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是君子的基本品质。《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知”同“智”)

这段话的大意是,智慧、仁爱、勇敢是通行天下的大德。除此,从个人发展的角度,孔子进一步阐释“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意思是,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

为什么“知者不惑”呢?结合孟子的“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可知,因为拥有智慧的人不仅见多识广,还有是非之心,不会被纷乱的表象所迷惑。

如何获得“智”呢?分为4种情况: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篇》)

参考译文: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遇到困惑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遇到困惑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

孔子认为,“生而知之”即先天就有“智”的人最为珍贵,但这种人太少,大多数人要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而对于自己,孔子很坦诚地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坦言自己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智慧的人,而是喜好古代的智慧和文化,勤奋敏捷去求知的人。

为了鼓励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孔子还说“好学近乎知”,即一个人如果爱好学习,就接近于“智”了。

1 2
赞(3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人才辈出家庭良好的家风有哪些?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