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又要暑假了,手机和游戏又成了父母们担心的一个重点。 应该说,几乎每一个父母都在担心孩子沉迷于手机和游戏之中。其实,不仅仅是孩子,成年人,包括父母自己,都很难从手机中解脱出来。除了我们自己认为的是在工作,在学习的时间外,每天我们花在刷视频、玩游戏、用手机的时间实在是太多了。孩子们的自控力更弱,当他能够自由地使用手机时,他更容易失控和沉迷。在加上现在手机是随处可得,学校旁边甚至有手机租赁业务,父母们对于孩子手机使用的管理更加困难。
要解决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的问题,我们父母必须要搞清楚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为什么孩子会沉迷于游戏?孩子在游戏中有哪些心理需求?如何满足孩子的这些需求?什么样的父母和家庭容易养出沉迷手机的孩子?解决孩子沉迷于游戏的方法有哪些?
一:为什么孩子会沉迷于手机和游戏?
一般人在遭遇压力和挫折的时候,总需要一种途径去发泄自己的情绪。在信息和科技发达的今天,如果孩子们的郁闷和委屈无法排解,无法宣泄,那么游戏往往是他们选择的一种最喜欢的方式。那些平日里为了学习而学习,不知道学习的意义何在,又面临大量来自老师和父母的高期待和高焦虑,缺乏兴趣爱好的孩子是最容易沉迷的。因为对他们来说,游戏世界是一个可以让他们暂时忘掉现实世界烦恼的避难所,也是一个可以分泌更多“多巴胺”的游乐园。为什么游戏对于孩子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1:玩是孩子的天性,手机中的游戏满足了玩家最基本的奖励—惩罚的生理心理需要。
从医学和心理学来说,人脑有一种天然的犒赏机制,在我们接收到有价值的回报时,大脑会分泌一种叫“多巴鞍”的神经递质,这种神经递质会让我们产生愉快的感觉。通俗点讲,也就是你做了一件事,得到相应的金钱、肉体、精神等方面的刺激和回报,你大脑中多巴鞍分泌会增多,你会觉得爽。反之,这件事做得不好,你失去了一些你在意的东西,多巴鞍分泌会减少,你会觉得不爽。如果一个事情能同时提供这两种相互促进的作用力,那它就会让人很着迷。
游戏的开发者,往往就是把这种奖惩机制发挥到极致。赢了就有奖,而且马上兑现,让你体验炫目无比的升级,帮你换肤换装备。这就是心理学上称的及时正强化。输了,不会马上让你降级,但会提醒你:“级数保护开启,继续努力还能拿同来。”这会让你觉得,再努把力,不但能迎来那份渴求的犒赏,还能避免那讨厌的失去。看到没有,输了虽然没有奖励,但也没有惩罚,还是在进行强化。试问,这样的诱惑你能不能抵抗得了?显然,对一些孩子来说,与枯燥而让人抓狂的学习相比,游戏在他脑中所激发的多巴胺数量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更别说还随时有父母老师的批评和指责,每天那么多不愉快的体验,难怪他不吃不喝想尽办法也要玩游戏。
2:现实的环境满足或支持了孩子玩的物质条件。
以前只是Pc端的游戏,孩子们玩还有些不方便,尤其是政府对未成年人到网吧的监管,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和地点还相对可控。但现在,手游的发展,孩子们智能手机的垂手可得,都让孩子们玩游戏的频率更高,时间更长,方式更随意。比如现在家里都有太多的手机,孩子手上有太多零花钱随随便便可以买个手机,现在很多学校的边上还有租赁手机的,孩子付一点点钱就可以随便玩。手机太容易得到,玩游戏就太方便了。
而且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几乎所有的同伴和同学都在玩,那么游戏甚至于变成了一种社交工具,你不玩都没有朋友,玩得好的孩子会受到崇拜和追捧,为了融进团队你也需要玩。这种大的环境也严重的影响了孩子,导致更多的孩子沉迷于游戏和手机。所以,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看似是人的问题,实则是环境的问题。这种环境是孩子没有办法抗拒的。
3: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太大,除了学习,什么都没有。空虚无聊的孩子,在手机和游戏里寻求精神的寄托。游戏映射出孩子在现实世界无法实现的梦。
游戏有追求公平,规则清晰的特质,给了许多孩子在现实世界之外圆梦的机会,并且这种圆梦的过程充满了让人激情澎湃的成就感和价值感。相比之下,孩子们面临的现实世界却往往充满了竞争的压力和大人的急功近利。许多时候他们努力了半天,分数还是上不去,然后父母更加焦虑,唐僧式的唠叨在耳边喋喋不休。这样一对比,游戏自然比学习香得多。
4:游戏安慰了孩子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帮助他们获得在现实世界里得不到的价值认可。
网络游戏是一个和现实世界完全两样的虚拟世界。在这里,你可以选择不同的职业,通过自己的努力,利用身边的资源和人脉,去获得你想要的东西。你可以享受不断变强的快感,并且那种快感是完全可视化的,可以被最直接地感知到。一有成功立即就得到鲜花和掌声,打爆对方得到的战利品-掉落一地的高级装备,这些装备有的还可以在现实世界中兑换真实的钱。
在网络游戏中,你还会发现:自己永远都有更高的目标可以去追逐并实现。这一过程会培养并强化孩子的几种心态:
第一 按照即定规则,你必定会得到奖励。
第二 得到奖励,你就会变得越来越强。
第三 你越强,你就会在那个世界里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
这就是很多孩子在现实世界中得不到的肯定赞美和认同。所以,有一位游戏制作人说:真正厉害的游戏,是在自我认同和自我实现的层面去吸引玩家,而不仅在利益层面勾引他们。你说,这么高级的奖励,孩子们怎么可能拒绝呢?怎么拒绝得了呢?
5:游戏营造了一种奇妙的在现实世界中难以实现的团队协作和公平竞争环境。
除了提供视觉和听觉上的极致体验,多巴鞍的加倍分泌,和自我价值的肯定认同外,游戏还有一种致命的吸引力,那就是:它营造了一种奇妙而几近完美的,在现实世界里几乎不可能达到的公平竞争环境。而这种环境又将几乎完美的团队协作体验,以及由此带来的成就感和快感推向了体验的巅峰。
我们看一看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多么在意老师公不公平,学校公不公平,父母公不公平。再看一看青春期的孩子多么在意与同伴的关系,有多少孩子的心理问题是由于同伴关系而引起的。我们就会知道游戏中的公平和团队协作与认同对孩子们有多大的吸引力。
6:游戏满足了孩子在现实中满足不了的心理需求。
比如孩子的自主感,孩子的胜任感,孩子的归属感。在追求公平、团队协作、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自己的自主感。我想玩什么游戏,我选择哪个团队,我什么时侯去玩,我都可以自己做主,这是多么好的感觉。这种自主感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是感受不到的。在游戏里,你和你的同伴在优美的背景里,相互配合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你的队友会因为你的支援而勇往直前,你也会因为队友的掩护而战功累累。你找到你胜任一切的胜任感和价值感。你们也在同生共死的战斗中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我属于这里,我很重要。这些感觉,孩子在学校和学习中很难找到,在虚拟的手机和游戏里找到了。那么,游戏就真的可以让孩子们欲罢不能。
这上面6点,是孩子沉迷于游戏和手机的重要原因。关于孩子的心理需求,我们下面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