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基础学科,也是最难在短时间内提分的重点学科。若不小学阶段打好语文基础,上了初、高中想回头补好语文,就难上加难了!
当下,语文越来越重要!要想学好语文,就必须追根溯源,抓住语文的“根”,再顺着“根”有的放矢,该浇水就浇水,该施肥就施肥!
1语文的“根”到底是什么?
其实,这本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不少专家学者的教育经典论述中对此早有明确阐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孩子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
北大资深教授钱理群先生有更为明确、直接地表述:“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
当下语文教育乃至中国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在丢失了读书之“根”上来找到原因。
读书之于语文教育,就如同树根之于枝叶,源泉之于河流,地基之于大厦,血脉之于躯体,灵魂之于生命。语文教育的“根”丢了,语文教育就难免百病丛生、久治不愈了。
小学6年+初中3年,上千多个课时,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围着十几本教科书,百多篇课文,从早学到晚,经冬复历春。教来教去,语文被教成了一根风干的黄瓜,干瘪丑陋,食之无味。
更为严重的是,我们画地为牢,让数以亿计的学生把全部的精力、智力和体力封闭在极其有限的应考知识上。
追根探源,主要还是丢失了读书这个语文教育的“根本”。[幼升小试题必备]学前幼小衔接整合教材与同步训练全12册超清全彩PDF
2“教科书”是不是“书”?
或许有人要问:我们的学生一天到晚手不释卷地捧着书在读,怎么说是丢了“根”呢?难道教材不是“书”吗?“教科书”是不是“书”?两者能不能画等号?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科书”是什么,用叶圣陶的话来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也就是说,教科书只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用来指导读写的范本、模本。
而古往今来人们所推崇的“书”,则是指那些可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养心灵”的书(林语堂语)。这些“书”和“教材”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教科书并不是语文课程的全部,语文并不等于语文课本。所以在语文教育中,必须不断加强课程建设,而其重要途径就是读书。相对于语文教育而言,语文课本充其量只是滴水,课本之外则是浩瀚的海洋。
真正的语文教育必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去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把世界当作课本,而不是把课本当作世界。
3培养阅读兴趣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