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懒,你会不会联想到你家孩子呢?有一类孩子的特点就是懒,那就是中等生。中等生的懒并不是在行为上,该完成的作业他还是会做的。
中等生的懒,更多的是思考上的懒,是脑子懒。像错题本、试卷分析、刻意练习等,这些需要动脑思考的事情,中等生基本都是不会去做的。
那为什么孩子会懒得去动脑呢?想让孩子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家长又应该怎么做?
大脑的特点决定
人会懒这件事情,其实并不是问题,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因为人的大脑的特点就是懒,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太勤快的话其实是不利于生存的。
在原始时期的时候,人类就要面临食物匮乏和能量不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生存,大脑的原始本能就会让我们尽可能地保存体力和能量。
而动脑思考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比如初高中的孩子,如果是走读的话,家长可以发现孩子回到家经常会喊饿。明明他们的体力运动是很少的,为什么还会这样呢?
虽然人的大脑的重量只占身体的百分之三左右,但一天消耗的能量能够占到百分之二十以上。所以脑力劳动是非常消耗能量的,不愿意动脑其实非常正常。
那什么时候人会本能地去动脑思考呢?那就是遇到未知的问题时。人天生就是自带好奇心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们会本能地想要去研究、探索。
但一旦这个问题有了答案,思考的过程就停止了,就算这个答案不是自己想出来的。为什么孩子会懒得思考?其实就是他已经习惯了轻松获得的答案。
而学习就是一件需要动脑事情,越往高年级走,越需要孩子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如果没有思考的习惯,就算给孩子补习,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家长的包办代替
是什么孩子遇到问题也懒得思考呢?那就是家长在思维上的包办代替。思维上的包办代替最典型的过程,就是给孩子讲题时会直接告诉他答案或解题思路。
不仅是家长,很多的老师、补习班的老师也特别喜欢做这样的事情,就是直接给孩子答案或思路让他去记,而不是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
有些家长做的则是假引导。什么意思?就是讲题之前会让孩子去思考一下,但孩子还是说想不出来的时候,家长还是会直接告诉他。
当孩子只要说不会就能够轻松得到答案,他遇到问题是会自己去思考、还是摇头说不会呢?时间久了,他只会形成思维上的依赖,不愿意自己去思考。
那为什么家长会急着给答案、而不是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呢?这其实是因为家长不相信孩子,觉得他自己想不到;而且很多家长还急功近利,也没有耐心。
通过自己思考去寻找答案,这个过程是比较慢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很难一下就找到正确答案,他可能会错一次、两次、十次……
当看到孩子一道题要磨蹭半个小时,甚至几天都想不出来,很多家长就会开始着急、焦虑,然后就忍不住想干预,想要他快点找到答案。善于教孩子时间管理方法的家长,都做到了这5点
在困惑里呆一会
其实在孩子自己思考的过程中,慢反而是快。因为孩子从一开始的磕磕绊绊、到一点一点地找到思路,这个过程会让他更加印象深刻。
你给他讲题,虽然这次很快就把题做出来了,但下次遇到同样的题,或者换了个出题思考的题,他还是需要你给他讲。可能一个知识点,就要给他讲十次不止。
短期来看,让他自己思考是比较慢的。但在家长的引导下,他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去研究,一个卡点一个卡点去突破,就能够形成自己的思路。
可能他一整天就研究了一道题,但他解决的可能是这一类题。从长的时间维度来看,早期阶段的慢,最后反而可以更快。
那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做的是什么?就是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让他多在困惑里多呆一会,不要急着给答案。家长要做的是引导孩子的思考。
从读题、到这道题考的是哪个知识点、到知识点怎么用、再到如何解这道题,整个过程,家长要一步一步地引导孩子的思维。
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要做到情绪稳定。遇到难题,孩子也会着急、也会有情绪,所以家长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情绪稳定,不要被孩子的情绪牵着走。
人的大脑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为了节能、会尽量不去动脑,一个是遇到问题会本能地想要答案。而有些孩子习惯了轻松获得答案,然后遇到问题也就不愿思考了。
那是什么孩子懒得思考呢?就是思维上的包办代替。想要孩子能够主动思考,家长要做的就是在遇到问题时让孩子在困惑里多呆一会,然后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