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表达方式
会教会孩子如何去表达
85后创业妈妈崔璀,讲了一件趣事:
某天,她正在忙工作,3岁的孩子在旁边吵吵闹闹。
她压力太大了,突然吼孩子:你闭嘴!
本以为孩子会哭,没想到孩子云淡风轻地说:
我又不是你员工,你吼我做什么?
崔璀哭笑不得:孩子怎么这么理智?
后来一想,得益于两人一直以来的沟通模式:崔璀爱跟孩子讲道理,很少冲孩子发脾气。
很多孩子被父母训斥,会生闷气、顶嘴、哭闹。
我们以为孩子天生如此,其实并不是。
就像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的:
孩子是镜子,会诚实地反映出父母的样子。
孩子的情绪,模仿了父母。
父母日常沟通中,表达坏情绪,多过传递信息;孩子表达自己时,才会发脾气,不会好好说话。
前两天逛超市,一名2岁小男孩咬翻了一盒糖,糖果撒了一地。
家长看见后,先是低头捡糖,然后训斥孩子:
看看你干的好事!
至始至终,我都没听到家长对孩子解释:
你错在哪里?
孩子大哭,也是因为:
他不知道除了哭,还能做什么。
这就是典型的无效沟通:
家长没有说清楚道理,光顾着发泄情绪。
那有效沟通是怎样的?
心理咨询是这样定义的:能够用对方的话,来说服对方。
什么意思呢?举个有趣的例子:
一位年过40的朋友,开始学习话术,想对孩子言传身教。
他的动机是:随着孩子长大,越发觉得与他对话,就像与内在自己对话。
为了赢,他常常情绪上头,唠叨、指责、抱怨……
孩子不爱听,越来越沉默、抗拒、逃离。
为了扭转局面,他一字一句学习怎么“让孩子听得进去”。
比如,孩子想要打会儿游戏再写作业,他希望孩子先写作业。
他会这样沟通:
首先,问孩子的看法;然后,进行内容和情感反馈;最后,表达结论。
比如这个对话案例:
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看到你在打游戏,旁边放着作业,你是希望先放松一下对吗?
孩子说:对呀,我现在提不起劲儿。
他说:我想现在打游戏对你来说,比写作业更得劲儿。
孩子说:就是,今天老师拖堂了,烦得很,我根本不想写作业。
他说:听起来,老师拖堂让你情绪很烦躁,不写作业可以宣泄情绪?
孩子说:就是这么一回事。
他说:我想你的感受一定不太好,放松的情绪确实很重要。但我希望你也重视写作业这回事。情绪好一点了,就把自己的事做完,好吗?
孩子欣然答应,没一会儿就丢了游戏机,进屋写作业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