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休息,和几个妈妈约着一起去爬山。
野餐时,小朋友睿睿捧着一本书看得特别入迷,连他最喜欢的烤肠都不吃了。
这时候,一位妈妈特别羡慕地说:“你家孩子真自律啊!出来玩还放不下书,不像我家这小子,整天只知道玩,让他看个书,简直跟要命一样,你是怎么教育的?”
睿睿妈妈说:“其实我也没怎么教育,他自己比较喜欢看书,连带着学习上也挺自觉的。”
然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自家孩子的行为。
有人感慨:同样是养孩子,为什么有的孩子积极上进,而有的孩子却是拖拖拉拉的呢?
其实,孩子未来是“积极向上”还是“厌学叛逆”并不是由孩子决定的,而是和父母的态度息息相关。
尤其是父母对这几件事的态度,决定着孩子未来会不会主动努力。
考试后
鼓励vs否定
我想,大部分的父母都是这样的。
孩子考得好就表扬,考得不好就会这样说:
“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
“你看看人家,过去成绩还没有你好,这次连他都比不过。”
……
这些话看似不伤大雅,却句句都在对孩子说“你很笨,你不行”。
孩子在考试没考好的情况下,遇上父母的批评和否定,会让他背负着巨大的压力,慢慢地,不仅成绩越来越差、自信心也越来越差,直到厌学。
考试后,父母要透过数字看到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问题,用“言传”去鼓励孩子,用“身教”去影响孩子。
父母的鼓励,能让孩子挖掘更多潜能,经常被鼓励的孩子不会骄傲自满,反而自信心会更足。
鼓励是帮孩子建立“成就感”的一种方式,让他知道了自己的价值,才有动力做得更好。
安排时
控制自由vs让他选择
一位网友“吐槽”自己的妈妈:在房间里认真看书,我妈进来,拿掉我手里的书说“不要看这种没营养的”,然后拿一本练习册过来。
妈妈此举之后,网友非常不开心,突然就不想学习了。
这段话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2023年全网最新最全【幼小初高】各学科各名师精品VIP课程目录大全,立即点击查看!
所有的人,包括孩子都有三个基本心理需要:归属感、自主感和胜任感。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主感。
父母有意无意地替孩子安排他的事,其实是在剥夺孩子的自主感,让他失去内驱力。只有孩子感兴趣的事,他才会愿意主动去做。
孩子投入到他喜爱的事物中去,就会开发其脑力,提升专注力、活力、动力而且没有压力。
所以,给予孩子自主性,让孩子找到感兴趣的专业和努力学习的方向,给孩子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才可以教养出一个快乐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