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孩子拖延症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时间管理是孩子们自我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拖延、磨蹭、懒惰等习惯究其根源在于对时间的认识不够清晰,家长朋友们可以做孩子的引导者,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时间。

“时间”是一个晦涩难懂的话题,时间管理,也是每个孩子一生绕不过去的话题。

拖延、磨蹭、懒惰等小问题常常让父母焦头烂额,我们习惯把这些表现归结为孩子的自控力太差,其实背后主要根源之一是孩子对时间的认识不够,不懂得正确地管理时间。

今天这篇文章就是从时间管理的角度出发,为大家提供如何解决孩子拖拉问题的新视角。

认识和感知时间

人在不同时期对时间的感觉都不一样。

大人们常常认为孩子没有一点时间概念,其实小孩子对时间的感知本身就是迟钝的,时间概念还处于他的认知之外。

换句话说,小孩子一般意识不到时间的存在。

所以,时间管理的第一步,是教孩子认识时间、感知时间的流逝。

先说认识时间。

如果你的孩子现在才2、3岁,已经可以通过日常的对话来教孩子认识一些时间概念,最简单的就是从“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这些宽泛的时间开始,形成对时间和时间顺序的大概认识。

经常和孩子聊聊今天做了什么,比如上午和奶奶出去买菜了、下午看了动画片、晚上和妈妈逛超市,用日常的交谈来提高孩子的时间敏感度。

大一点的孩子,认识时间概念的范围就更广了,包括年、月、日、时、分、秒、星期、上午、中午、下午、今天、明天、昨天、后天、前天、过去、将来等。

我们可以送孩子一个时钟放在房间里,从简单的时刻开始,教他们学习认识钟表,将时间与生活结合起来。

一位老人家曾经对我说,他们家还保留着过去那种可以准点报时的时钟,每次报时,小孙子就会跟着念,这就是孩子认识时间一种很好的方式。

如果孩子理解时间还很难,大人也可以借助玩具或绘本,比如《时钟的书》《你好时间》《弗朗索瓦与消失的时间》等等。

与此同时,借助一些工具来让孩子感知时间。

比如,给孩子准备一些沙漏计时器或者闹钟,给孩子明白很多事情都是有规定时限的,比如孩子想看电视,告诉他,只能看半小时,当闹钟响起时,就要结束观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等红绿灯的时候,也是孩子感受时间长短的好时机。2023年全网最新最全【幼小初高】各学科各名师精品VIP课程目录大全,立即点击查看!

给孩子的事情设定一个期限

不管大事小事,父母都需要帮助孩子制定出一个明确的时间期限。

人们都说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那么,给孩子一个期限也是一种督促。

比如:

“半小时内写好数学作业。”

“你可以玩20分钟的手机。”

“我们要在一周内阅读完这本书。”

你可以设置一个闹钟放在孩子身边。

这种提醒的方式看似简单,其实也最有效,可以平静地告诉孩子,接下来某段时间需要做些什么,孩子也知道如何执行。

至于期限的长短,需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具体分析,除了像作业这种有明确时间限制的任务外,其他事情可以多留给孩子一些反应和缓冲时间。

重点是让孩子知道,想要完成事情,都需要有一定的紧迫性。

如果孩子总是拖拉,超出了期限,家长可以偶尔地“放任”他,让他自己体会到超时的后果,比如玩游戏超时了,那么明天自然就相应地减少游戏时间。

从最简单的守时习惯开始培养

以前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高中班主任发现班上几个男生经常等到快上课才慢慢悠悠地走进教室,偶尔还会迟到1—2分钟,老师批评他们,他们反而理所当然地说:“我上厕所去了。”

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体现出来的却是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为不守时找借口、找理由,他们不懂得珍惜自己的时间,也不尊重其他人的时间。

培养守时的习惯,就是在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

和同学约好时间玩,提前10分钟出门;

上课提前10分钟进教室;

作业按照老师规定的时间交……

这些小细节,让孩子学会了用主动的方式掌握时间,有计划、不慌乱地面对所有事情。

不仅如此,守时它能带给孩子良好的状态。

比如孩子上课提前10分钟进教室,这个时间里,他可以整理好课本,更快地进入上课状态。

享受守时带来的从容,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养成不拖延的好习惯。

利用一句简单通用的提醒:“现在是做……的时间。”

时间管理说白了就是自我管理,终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作为家长,我们只能教给孩子方法,却不能代替孩子管理他们的时间。

反复催促就是家长引导孩子一个常见的误区,重复又充满焦虑的声音,让孩子逐渐习惯逃避,更加拖延。

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上学前,家长总是东一句、西一句催促孩子穿衣服、背书包,又担心孩子东西少带了,再三确认。

这会导致哪些后果呢?

第一,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紧张、焦虑,同时也看到自己无能;

第二,激起孩子的消极抵抗心理:“你越催我越慢”;

第三,让孩子失去责任心,大人不提醒,就不会主动去做本该做的事情。

为了避免这种重复的催促,我们需要给孩子一些清晰的指令,告诉孩子到了时间,该做什么事,并把具体的目标明确地告知孩子。

比如出门这件事,你可以对孩子说:“15分钟后就要出门,你准备好了吗?”而不是快要出门才开始大吼大叫。

再拿写作业这件事来说,我们总是习惯地说:“快去写作业”,其实这种指令容易让孩子感觉自己被催着走,你可以这样对孩子说:

“现在是学习的时间。”

这种简单的提醒,反而提高了孩子对时间的敏感度。

家长甚至可以和孩子做一个简单的日常计划表,把时间分块,学习、玩耍、运动、睡眠……计划好几点到几点要做什么,让孩子明白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

将具体的时间与行动的执行结合起来,孩子更容易养成划分时间的习惯。

将事情分轻重缓急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曾经提到了四象限法,人们想做和要做的事情可以分为4类:

A : 很重要很紧急

B : 很重要不紧急

C : 不重要但紧急

D : 不重要不紧急

用一句话总结:做事情一定要分清主次顺序,轻重缓急。

有的孩子在生活中,之所以拖拖拉拉,十分散漫,正是因为分不清哪些是当前最该做的事,哪些可以有空再去做。

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去重视那些 “很重要很紧急”“很重要不紧急”的事情。

你可以和孩子列出具体事项清单,并在这些事情后面重点标注或者按照紧迫性排名。

比如对于孩子来说,作业和学习一定是每天必须要完成的事情。

虽然这件事情看起来似乎没得商量,但是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及时完成这件事情是有好处的,比如保证了学习的时间之后,就可以拥有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

每天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孩子先要成功地捡起了最重要的“大西瓜”之后,才可以去捡那些并不重要“芝麻”。

警惕那些被浪费的休息时间

扎克伯格曾经给出26条时间管理建议,最后一条就是劝大家:休息一下。

休闲和娱乐的时间,对每一个人都至关重要。

人不能每时每刻都去做那些有用的事情,有时候也需要放松与消遣。

孩子也是如此,不仅要学习好,也要学会好好休息。

因为休息的时间也是有价值的时间,它能让孩子重新精神起来。

可是如果问孩子:“你会休息吗?”

相信很多小孩都把这当成最简单的事情,玩游戏玩一天、熬夜看电视、睡懒觉,把所有的时间都贡献给了短视频、动画片、游戏。

等到休息结束,丝毫没有充满电的饱满精神,反而浑浑噩噩,无精打采。

这是因为孩子把休息当成了放纵。虽然身体在家里休息着,精神却沉迷在无节制的感官刺激中,随之而来的是昏沉和疲惫。

所以很多孩子一到放假,精气神反而越差。

要想孩子休息得好,一定要注意休息方式的多样化,除了玩手机、玩游戏之外,丰富孩子们娱乐的形式,出门散散步和同学约好去逛书店、去体育馆运动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把精力和时间分散到其他事情上,才不会被“垃圾快乐”偷走全部的时间,身体和精神才能得到更好休息。

赞(21)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孩子拖延症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