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闺蜜跟我抱怨:
不知道现在的孩子脑袋里在想啥,小时候一直围在身边叽叽喳喳提要求,越大越难沟通,主动征求她的意见,永远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问急了就丢给你一句:“算了,不说了,反正你也不会答应的。”
真的要把人气死?
估计有很多的家长都有类似的困惑:
“晚上你想吃什么?”“都行。”
“周末自然博物馆去吗?”“随便。”
“生日礼物有什么想要的?”“都可以。”
为什么跟孩子这么难沟通呢?问TA问题,得到的答案都是——随便、都可以、无所谓、不知道……
当孩子说“随便、都行”的时候,他是真的完全不在乎、没想法?还是被逼无奈的无声妥协?
当孩子说“我不去、我不要”时,他是因为不喜欢而拒绝?还是在害怕什么?
当孩子说“反正我做什么,都是错”时,他是真的想跟父母对着干?还是用看似“叛逆”的语言,来保护自己?
其实,那些看似很平常、随口一说的话,隐藏着很多重要的信息,隐藏着孩子长久以来不被看到的情绪。
也传递着同一个信息——你跟孩子的相处出了问题。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孩子爱说“随便”
并不是他们真的无所谓
孩子爱说“随便”,不是因为TA真的无所谓,是因为他们总是“被随便”。平时生活中,能得到的自主选择的机会太少了。
1. 需求被忽视
家长过于强势,说一不二,控制欲爆棚,在孩子自我意识觉醒期,容易压制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
在长期被否定的情况下,孩子就会慢慢开始放弃选择,开始喜欢把“没事,都行,我随便”挂嘴边。
我侄子就是个经常被忽视的孩子,前年刚高考完时,全家人都在讨论选什么专业好,有说学机械的,有说学医的,也有说选法律的。
他爸爸征求我的建议时,我说有没有问过孩子自己的意向呢?他想选什么?他爸爸说:
“他啊,他说随便,什么都能读,让我们帮他决定就行了。”
关乎大学专业这样的人生大事,孩子自己真的会随便吗?他一定会有自己的想法,但他从未被关注过。
于是这个总说“随便”的孩子,习惯了别人替自己做决定,慢慢地也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喜不喜欢,什么事情都随便了。
对世界不再充满热情、失去好奇心,并且总感到无聊无趣,甚至自信心不足。
2. 想法被否定
咱们再看看下面的场景,是不是觉得很熟悉?
家长:周末你想去哪玩?
孩子:我想去游乐园!
家长:现在去太晒了,咱们去科技馆吧,又凉快你又能学点知识。
孩子:……
家长:你生日快到了,蛋糕想要什么口味的?
孩子:巧克力的!
家长:不行,巧克力的太上火了,咱们吃水果的吧!
孩子:……
这样的场景真是再常见不过了:大人总是习惯用自己的经验和判断来左右孩子的选择,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中,逐渐感觉到,反正我说什么都没用,最后还不是得听爸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