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老师普遍反映,小学成绩具有欺骗性和虚假性。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很多小学成绩不错的孩子,上初中后成绩直线下降。
当然,这句话有其局限性。
从语文的角度来看,应试共考察学生六大能力: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在小学阶段,主要考察学生识记能力和简单浅显的理解、分析综合和表达应用能力,至于鉴赏评价和探究则鲜有涉及。
因此,在小学阶段,只要学生肯努力,基本上都能考个90多分,也看不出孩子哪方面能力欠缺。
但是到了初中和高中阶段,识记能力被淡化,其他五大能力考察的较多,因而差距也就被拉开了!
可见,理解、鉴赏、分析综合、表达应用这些能力都建立的阅读的基础上。
因此,《人民日报》刊文,提醒父母要鼓励孩子根据兴趣进行大量阅读。
事实上,对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而言,
“ 大量阅读”可不是一件课余时间锦上添花的事儿,而是实打实的学习需求!
《人民日报》的刊文究竟说了什么,为什么说“ 初中掉下的成绩,可能都是小学欠下的阅读账”?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小学+初中+大学]学霸笔记pdf揭秘学霸是怎么学习的?
除了课堂的知识外,课外的延伸阅读,也是自我提升最好的途径。
其实,现在家长普遍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不少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小书架,但是如果问一问孩子书架上的书都读过吗?
答案十有八九会让父母失望,从头到尾认真读过的书不过少数几本,能反复阅读的就更少了。
也就是说,孩子的阅读量和拥有的图书量不成比例,这就意味着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图书时出现了严重的错位。
父母认为好的书,孩子不感兴趣;孩子喜欢的书,家长认为不值得读。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的看法是,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孩子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只要不是坏书。
否则,就会破坏孩子的阅读兴趣,变得不爱读书。
当孩子养成了阅读习惯,热爱读书后,就会广泛地阅读,由量变引发质变,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理解能力。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小学成绩一般,到了初中却一路飙升,原因就在于他们在小学阶段具有大量的课外阅读。
一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如同种子,需要条件才可以发芽生长。
这个条件就是海量阅读和动手动脑的游戏方式。
如果一个孩子从没有读过一本好书,甚至从没读过一本超过10万字的书,
而是把大量时间都投入到学校课本和大量作业里去了,那么这个孩子的天赋聪明就被饿死了。
只有博览群书、海量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经典,广泛涉猎百科常识书籍,
智慧才能不断成长,最终形成一种强大的发展能力。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书的指引,平时总说课业重,时间少,
趁着假期,赶紧让孩子充充电,以免拉开差距。
总之,关注孩子小学阶段的成绩无可厚非,
但笔者认为更应该把目标放在孩子的基础发展和能力培养上,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真正事半功倍,让孩子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