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岁:
爱与规矩并行,培养孩子的习惯
6-12岁,是孩子习惯养成与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也因此被很多人比喻为“正凝固的水泥期”。
在这一成长阶段,孩子85%~90%的想法、习惯、性格与生活方式一旦形成,将对未来有着重要影响,并且长大以后很难再改变。
对孩子来说,家庭是他成长的摇篮,父母则是为其塑造品格的第一任老师。
你希望孩子长大以后成为怎样的人,在孩子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里都有迹可循。
前年,在国学节目《龙的传人》中崭露头角的女孩鞠昕桐,10岁就已经熟记1919首诗词。
小小年纪的她不仅凭借线索提示就能有理有据地推断出对应诗词,还曾打败过《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的冠军彭敏。鞠昕桐的优秀得益于父母对她从小的教育。
3岁接触古诗词,5岁开始学习, 鞠昕桐在父母的引导下,养成了每天学习和背诵一首古诗词,每周、每月复习巩固的自律习惯。
与此同时,鞠昕桐的父亲还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利用女儿上下学、出门旅游的空闲时间,和孩子PK诗词,为女儿营造学习氛围浓厚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把学习与阅读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鞠昕桐的爸爸曾表示:
“在他们的家里,每个地方都放着国学类的书籍。沙发、书桌、餐桌、床头、厕所都有,随时都可以阅读。
家里的电视墙是我和女儿一起写的诗,家里的各个角落都有诗词元素。”
好的家庭教育,不是为了和孩子成为“朋友”,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把纵容当作“爱”的教育。
而是在最该给孩子立规矩的年龄,先树立敬畏感,成为孩子的学习榜样,然后才是朋友般的沟通交流。
当我们给孩子制定的规矩越明确,才更有助于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不会遇事无理取闹,和任性懒惰说“不”。
当我们温柔且坚定地执行规矩,才不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我们对原则及立场的坚持,更能够让孩子从小学会明辨是非。
当我们在规矩之下挖掘孩子的性格优势,教会孩子汲取性格的力量,引导他们在擅长的领域发挥自己的长处,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12岁以前,在孩子可塑性最强的年纪及时为孩子立下规矩,父母的教育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教会他为人处世,引导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