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失望:
当他需要你的支持时
你总是忽视他的感受
陪伴在孩子身边,孩子就跟父母亲了吗?
在有的家庭里,父母、老人簇拥在孩子周围,但孩子依旧对大人有一种疏离感。
玛德琳·莱文在《反脆弱养育》一书中是这样形容的:
“我觉得我妈妈好像无处不在,却又处处不在。”
在生活中,很多大人生活基本上围绕着孩子转,但孩子依旧感受不到亲密。
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对除此之外的所有事情,都表现出批评和冷漠。
处在这种情况下的孩子,几乎感受不到关心,他们内心感受总是被大人轻描淡写地敷衍过去。
想起一位严厉的妈妈曾说:
“我不在意孩子现在恨不恨我,只要他能把学习搞好就行。”
多么令人痛心的一句话。
我们都低估了一段好的亲子关系带来的影响。
孩子天生有亲近父母的本能。
而让一个孩子对父母从信任到失望,再到冷漠,父母只需要一直轻视他的感受。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正是由于他们正处于情绪和精神格外脆弱的时期,很多难以消解的复杂情绪存在于他们小脑瓜里。
在童年早期,他们会毫无保留地表达这些情绪,然而因为不被理解,总是被否定,孩子渐渐失去了对大人的信任。
为什么很多孩子宁愿在网络上和陌生人分享秘密,也不愿意对父母说?
就是因为孩子知道:大人总是会轻视他的痛苦,总是会强调外在成就的重要性,认为他的感受不重要,更不会理解他。
比如:
孩子拿压岁钱买了最喜欢的盲盒,大人批评他:“你钱多了没地方花?”
孩子害怕看医生,大人不耐烦地吼:“别的孩子都不怕,就你怕!”
孩子考了个好成绩,大人不夸奖,反而警告他:“继续努力,你不要飘。”
如果一个孩子的感受总是被忽略、被误解,他会自不自觉地拉远了与父母的心理距离,也就无法对父母坦诚,在父母面前也会越来越沉默。
最后的结果是,家长们认为孩子什么心里话都不愿对我们说;而孩子们认为你们永远都不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