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林接受了自己成为农民的现实,他扛起锄头,一身农民的打扮,走进地里。
第一天上地,他两只手就被磨出了血,但他还是拼命地挖,他想,一开始就把最苦的都尝了一个遍,以后就什么苦都不怕了。
在最苦的时候,巧珍的爱情安慰着他,使他知道,自己不该那样害怕在土地上生活。
一段时间后,他变得像一个农民了,说话不再咬文嚼字,变成了地道的农民语言,他也会说粗鲁话了,还会和妇女们开玩笑,他穿衣服也不那么讲究,该洗就洗,该换就换。
他渐渐习惯了这种生活,习惯了各种艰苦,也渐渐习惯了农村的闭塞和落后,但命运的天平再次发生偏转,高加林的叔叔转业回到本地工作,成了劳动局长。
没多久,高玉德那个当兵走了几十年的弟弟回来了,而且成了大官,全村的人都来看“大干部”。
高加林的命运,再次发生了改变,为了讨好“大干部”,原先撤了加林工作的人,又给加林安排了新的工作,让他当通讯干事,就是记者,是正式的国家干部,在县委大院工作。
对于一个种地的农民来说,这简直是一飞冲天。
他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好事,但他选择接受,对于一个被命运捶打过的人来说,这样的机会太具有诱惑力了。
此时的高加林,想抓住一切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不想当农民,想出人头地,但他忘了:
“命运的所有礼物,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他选择接受这份代价未知的礼物,也必定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进城之后,高加林好几天都不能平静下来,他太高兴了,因为他意识到,这次进城,他将不再是过客,而即将成为城里的一员。
此时,他踌躇满志,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
有句话说: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有些路,一步错了,可能就需要用很久去偿还,幸好,每个人都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就像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所表明的那样,每个人都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回到城里工作,高加林志得意满。
他年少气盛,又颇有才气,除了工资,他还有稿费。
后来,他又学会了拍照,带着照相机到处采访,手上拿着照相机,一张帅气的脸庞,吸引了无数少女。
起初,他因为人生春风得意,有时候也很张扬,但他很快就意识到这种危险的情绪,并快速调整,没有变得骄横自满。
在村里,高加林和巧珍,是很多人眼里的金童玉女,但到城里之后,他和黄亚萍再次重逢,黄亚萍喜欢高加林,之前,高加林是农民,她接受不了,但现在,高加林有了城里的工作,黄亚萍就拿起了这段本应尘封的感情。
黄亚萍见缝插针,找各种机会接近加林,和加林相谈甚欢,就连加林也忍不住想:
要是能和亚萍结合,那我们一辈子生活会非常愉快的,我们相互之间的理解能力都很强,共同语言又多。
只是想到巧珍,加林的这种想法就被压下去了。
加林进城后,巧珍多次来找他,但都因他下乡出差,彼此没有见到,如今,巧珍又来了。
巧珍热烈地爱着加林,可是她只是一个农民,她的嘘寒问暖,在加林看来都太丢人了,她兴奋地和加林说家里的一些琐事:
“你们家的老母猪下了十二人猪娃,一个被老母猪压死了,还剩下……”
“哎呀,这还要往下说哩?不是剩下十一个了吗?你喝水!”
“是剩下十一个了。可是,第二天又死了一个……”
“哎呀哎呀!你快别说了!”
可在加林听来,这些都太无聊了,他只觉无聊。
巧珍能感觉到加林对自己没有以前那么亲热了,但她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她担心加林钱不够用,还要给他钱,这个善良的女孩,金子一般的女孩,她全心地爱着自己的爱人。
然而,爱不是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回报,爱只是爱,爱一个人,有时候只是自己的事情,与别人无关。
黄亚萍向高加林表白了,还说只要他跟她在一起,她就能带着他一起去苏州,让他有一份更好的工作。
面对这样的诱惑,加林动摇了,他把巧珍和黄亚萍放在一起比较,却发现只有和黄亚萍在一起,自己才有更好的发展,他太想去大城市了。
所以,他放弃了巧珍,因为他不能为了巧珍的爱情,而放弃了这么好的机会。
人生有些选择,看似更好,实际上却是下坡路。
有些路,虽然难走,但是却是向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