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是否这样拒绝孩子
临睡前孩子还想吃糖果,家里明明有糖果,你怕孩子吃坏了牙,就谎称糖果被老鼠叼走了。
该吃饭的时候,孩子还想看电视,你想不出其他办法,直接将电视插头拔了,告诉她电视机坏了。
家里明明有一大堆玩具了,孩子看到玩具还想买,因得不到而哭闹,你就吓唬他再哭警察会来抓他。
你正在做事,孩子就是要求你陪他出去玩,你没空,你就会告诉他外面好多坏人会抱走他……
父母应对孩子的这些“不可理喻”的要求,有忍不住吼的,也有连哄带骗的;
还有的父母,对孩子要求或者愿望的回应,随心情而定,心情好了,孩子要什么都给,心情不好,孩子要什么都拒绝。
总是用谎言拒绝孩子,虽然一时解决了问题,却让孩子失去了信任感、诚实的品质,实在是得不偿失。
父母阴晴不定的回应方式,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中,孩子也容易变成情绪不稳定的人。
02
伤害孩子的几种拒绝方式
被拒绝的孩子,心里肯定会很难受的,何况孩子太小,心智还不成熟,如果被拒绝的方式不恰当,孩子会混淆成——我们否定的是他们这个人。
1、“责问式”拒绝
有一种拒绝孩子的方式特别伤人,那就是听到孩子的请求后,第一反应就是指责孩子的要求是愚蠢的、不合理的。
孩子还小,很难分清欲望和需求,只能诚实的告知父母内心的需求,却被贴上了“不懂事”的负面标签。
孩子会因为父母的责问,下意识的自我否定,越来越自卑怯懦,演变成讨好型人格。
这样的孩子,看起来好像懂事了,却不再向父母说内心的想法,变得越来越疏离。
2、“哄骗式”拒绝
有一些家长,尤其是老一辈,对孩子强硬不起来,又不想妥协,就撒谎拒绝孩子。
孩子想出去玩,就哄他:晚上出门,警察叔叔会抓人的;不履行承诺,总是说:爸爸/妈妈忙,下次一定带你去。
这些话只能孩子很小的时候说,越大越不管用,父母的行为模式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3、总是对孩子说不
心理学家布鲁斯·格莱朗博士说的:频繁对一个孩子说不,是最不恰当的拒绝方式。
越是和孩子强调“不许”、“不能”,孩子越来劲儿。2023年全网最新最全【幼小初高】各学科各名师精品VIP课程目录大全,立即点击查看!
外面危险,不能出去玩。——孩子一转眼就出门了。公共场合,不许大喊大叫。——孩子叫得更大声了。一个人在家,不许偷偷看电视。——孩子看得更起劲了······
越是有意的压抑想法,反而让孩子注意力更集中在上面,印象越来越深刻。
因为孩子听到的重点,往往都是“不”后面发出的直接指令。所以,你越是说不,越是禁止,孩子反而越容易犯错。
03
正确的拒绝方式
那么,有没有一些更合理的方式,既起到拒绝孩子的作用,又不让孩子受到伤害呢?
1、用“可以”代替“不”
如果说“不”效果甚微,那我们可以拐着弯来,用正向词汇“可以”来表达。
孩子在吃饭时,想玩玩具,我们可以说:可以玩,等到你吃完饭就能玩。
孩子想吃糖,我们可以说:可以吃,但是只能吃一颗,不然会长蛀牙。
孩子想在饭前吃零食,我们可以说:可以的,你吃好饭就可以吃零食了。
孩子放学回家想先玩一会,我们可以说:“你写完作业以后,就可以玩很长时间咯”。······
这就相当于,给孩子提供了有限的选择,还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眼前的目标上来了。
同时,这样说话,也给了孩子被尊重的感觉,让被拒绝变得不那么难受。所以用“可以”来代替“不”,就会更巧妙。
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不直接回绝他,而是给他一个期盼,这样孩子会因为得到尊重而感到很愉快。
2、用陪伴回应孩子的难缠
记得有一次我出差回来,还没来得及好好陪陪孩子,朋友就来我家谈事情。
两个小时的时间,桓桓先后几次来打扰我,理由是:妈妈,我要喝水;妈妈,我要你来看我搭积木;妈妈,我要出去玩;妈妈我要看电视;甚至说妈妈我要尿尿,你陪我去······
面对孩子的一些莫名其妙的无理要求,我险些不耐烦就要对他发火了。
后来突然想到自己刚从外地回来,已经几天没有陪过他了,我立即知道他不断骚扰我背后的原因,是要引起我的关注。
我赶紧结束工作,给了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陪着桓桓做一些他想做的事,过了大概十几分钟,孩子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他就自顾自地去搭积木去了。
3、用转移注意力来应对孩子“过分”的要求
为什么很多孩子总喜欢搞破坏?其实这些都和孩子的探索需求有关,他通过探索来认识世界,甚至通过搞破坏来增加对世界的认识。
虽然,这可能孩子在探索世界,但是,这些“过分”的要求我们不能一一答应,所以适时地转移注意力尤为重要。
姐姐有一天起床后觉得很无聊,就想去把熟睡中的弟弟吵醒来一起玩,我当然不能答应。
当时没有批评女儿不懂事,而是将女儿搂在怀里陪她,一起玩爱莎公主换新衣服,让姐姐决定公主今天穿的衣服,并且给公主穿好。
当姐姐玩得尽兴了,一直等到弟弟自然醒来,两姐弟一起玩。这样自然就没有去骚扰弟弟了。
用“怀柔”的方法,给孩子一个可以接受的理由,或者找个台阶下。孩子就能愉快地与我们合作,而“拒绝”的负面影响就将隐于无形之中。
孩子所有的行为都是有动机的,尤其是当你认为孩子行为不当,或者要求过分的时候,一定要先了解孩子的行为原因。
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满足孩子的陪伴,探索和引起关注的行为原因,恰当的拒绝孩子。
拒绝孩子这件小事,是一门值得研究的艺术,父母的付出总有回报,养育的越细致,孩子的明天才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