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模式
核心:思维模式决定了孩子对接受外界信息和环境的理解和反应。
1.框架思维—-整体意识
“框架思维”是在学习一门课程、处理一件事情、解决一个问题、开展一个项目的时候,先把主体结构(框架、环节、步骤)搭建起来(类比盖房,先有图纸,再搭结构最后填砖),制定好事物发展的大体走向和主要步骤,按照这个框架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做,不断往里面填肉、填细节的思维方式。
很多人之所以学习的时候,总是一点一点分段式学习,无法把知识点都串联起来,其实是因为缺乏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理念,在平时学习的时候,也没有搭建知识框架的意识,但是学习效果都是零碎的。
学习中,培养孩子养成“先做框架,再学细节;先整体,后局部”的思维习惯。因为我们的大脑喜欢有规律、有层次、逻辑清晰、简单明了的东西。
2.复利思维—-长期坚持
简单的复利思维运用,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
用复利思维审视那些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在知识上,经验上,技能上,会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积累扩大。能带来复利的,坚持做;无法积累价值的,早调整,早止损。
给正确的事以时间,它会带来奇迹。
学习中,每天做一点,细水长流、日积月累、积少成多。
听写默写和计算,是学习中最基础、最简单的任务,但往往最基础、最简单的任务却不受重视,不认真落实。很多人都喜欢做一些高大尚的训练,做一些难题,觉得才是学到了“真东西”,才有成就感。如果孩子基础不好,试试做这两项任务,长期坚持下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闭环思维—-有始有终
学习是一个闭环。一个知识点,从接触、了解到熟练掌握,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我们去用心。学习中的闭环是:
接触(预习)→理解(上课))→应用(做题)→纠错(错题本)→内化(建立知识体系)→完全掌握(考试高分),所有的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
学的很累效果却不好,大多是哪个环节掉了链子。
4.转换思维—-举一反三
所谓的“聪明”,不是学得有多快,而是擅长举一反三。
有很多家长都吐槽过,老师讲过的题目孩子都会做,稍微换一换形式,就全不会了。那孩子究竟懂没懂?
其实,我们大多数的孩子在数学课上学习了某个概念,不代表能够真正懂得在什么时候去应用它,孩子并没有领悟到这个原理适用的场景都有哪些,也就是不清楚这些解题的原理本质是什么,也就是“没学透”。
“举一反三”的能力是建立在熟练掌握、吃透理解旧知识的基础上,当学习一个新知识点,能够调动、运用旧知识去理解,从而与新知识产生链接,形成知识网。
这本身是对之前所学旧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的一种考察,或者是对于之前未理解的知识点有了更深的认知,是对于新旧知识之间的一种平衡把握,所以对于很多学霸而言,之所以能够举一反三,是因为基础好、学得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