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么才能让一个孩子主动爱学习
关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以及内驱力,特别是英语,其实双语工程一直在引导家长们去做,并且有非常显著和突出的效果。让孩子爱上英语,一般的技巧以前说过很多,今天不讲具体的方法,重点从道的层面来说一下,每当我们遇到卡点,平台期,或者处在入门破冰期,把困难想得很大,把自己想得很小的时候,怎么能突破限制,实现飞跃。
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大家有没发现一个规律,就是,很多事情,最后能做成的,往往不是聪明的,也不是勤奋的,而是那些把这件事情像吃饭喝水睡觉一样,习以为常,每天做一点,长年累月逐渐养成习惯,形成肌肉记忆的?
这些人在一开始往往不被看好,到最后才能看出他真正的实力。最典型的一位代表人物是新东方的俞敏洪。在北大,俞敏洪就是班里最“笨”的一个,直到现在,王强和徐小平也并不那么“服气”俞敏洪。
然而事实是,俞敏洪最后成了他们当中相对来说事业做得更成功的。这里不仅仅是因为人的格局,更是因为俞敏洪那像骆驼一样的耐力。真是印证了那句话,“我笨,我丑,可是我活得久”。英语启蒙1-6级新版典范英语mp3下载+超清全彩PDF
三、把一件事做成功是有套路可循的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就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这么多年观察下来,要做成一件事,至少要做到三点。
第一,有见识
第二,有勇气
第三,有方法
四、第一点、有见识
想要爱上学习,首先得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而不是体验家长浓浓的焦虑和压力,以及学习的各种苦。没有快乐,没有良好体验做支撑的学习方式,看起来再高大上也是空中楼阁,经不起风吹雨打。
那有人问了,什么是见识?是不是带着孩子出去旅游,国内游完了国外游,各种美术馆,博物馆,科技馆,剧院,大学,风景名胜等等游个遍?
见识见识,要“见”也要“识”
还真有不少家长就是这么做的,花几万,大十几万,几十万,每年带孩子去清华北大等各种名校游,甚至到美国常青藤这类院校里面游学,一圈转完回来,觉得孩子有什么收获,还真说不上来,变化嘛有一点,各种新鲜事也能吹一路牛,但就是感觉孩子变化没有那么多,这么多银子好像花得也没有那么值。
有“见”没有“识”,叫有眼不识
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你带孩子出去旅游的时候,只是带着眼睛“见”,但是没有带着心去“识”。看见当然很重要,但是比看见更重要的是有人“引荐,介绍”一下,给他解读一下相关的故事,背景和缘由。
如果每个孩子都能见一见就什么都明白,那我们学习为什么还要老师,助教,教练?为什么不都看看课本自学?
光“见”不“识”,能学好的不多
上学的时候如果只有课本,你能学好吗?有能学好的,但那是极少数。大多数的孩子除了课本之外,还需要老师对于课本上的东西进行一个解读,这个时候对于老师所讲的那些内容,他们才能理解得更到位。
怎么才叫“识”?
学习都要讲究视听结合,还要讨论,练习,最后把别人教会才是真的会。学英语也是一样,除了课本,教材,单词这些,还要在生活当中各种场景,多和孩子说英语,让孩子大量地去“识”,最后才能从听到说到文字符号识别,最后到写,到创作。
我们很多孩子,一路从自然拼读,到剑桥英语,到新概念,各种STEM课程,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发现脚是悬空的,根基一点都不牢固,一到比赛,辩论,或者其它场合,就开始发虚。为什么呢?就是学英语最开始入门的时候操之过急了,没有像宝宝学说话一样,一点点去“见”,更没有去“识”的过程。上来就是一张图片,一个文字符号,dog,dog,dog,this is a dog, cat, cat,cat, this is a cat. 干不拉几的,孩子不觉得无聊才怪。
除了见之外,一定要有识,比如带着孩子去旅游的时候,除了参观故宫、颐和园,天安门,爬长城,清华北大一日游之外,最好是能跟北京本地人,或者清华北大教授家庭有一个深度的接触。通过这样一种深度接触,孩子们才能够发现,故宫里面原来有这么多故事,这个世界原来还有这样一群人,这样一种气候,饮食习惯,语音语调,还有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见”是勾勒轮廓,“识”需要接触和体验
所以说我们说让孩子有见识,最难的不是前面的“见”,而是后面的“识”。当我们看见的那一刻,就已经知道这个东西,这些人的存在,但这是很表层的。只有通过“识”,才能看见繁华背后的东西,只有通过真实的触感,才能形成自己独立而深刻的认知。
以后孩子说要考清华北大的时候,就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某某学姐,某某教授作为一个立体的榜样,甚至成为孩子求学路上的道友,助缘,这才叫真正的见识。
五、第二点,有勇气
有见也有识之后,就像我们很多家长,已经看见别人家的娃英语学得这么好,就是没有勇气开始。这种情况见得太多了,大部分人会犹豫,自我怀疑,觉得自己跟那个目标距离太远,不可能,别人一定是有什么隐性的资源和后台才能这么出色的。反正就是各种自我打压,找借口,一直不敢开始。
没有勇气的背后是什么?
不敢的背后是没有勇气,没有勇气的背后在于他们总是在心中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假想敌,把别人想得很厉害,用别人的各种长处,把自己给比下去。要么是学习能力不好,要么是没时间,没精力,要么是羡慕别人可以全职,自己要拼事业等等。
事实是这样子吗?其实并不是
这一点从家长,从学员的视角可能还看不太清,但是从老师,指导师,规划师,其它工作人员的角度去看,真的是不知要要费多少口舌才能让家长相信,他真的可以,学英语真的没那么难,玩游戏没那么难,陪孩子说英语不需要专四专八,也不需要很会备课,抄别人的也行,重点是陪孩子说,去应用,去体验。
每个人不都是一个鼻子一张嘴,两只眼睛一对耳。也会生病,也会拉屎放屁,见老板也会紧张,开会也会结巴,演讲的时候也会手心冒汗,会心跳加速。只不过面对这个问题,人家是知难而上。只不过把我们花在焦虑担心内耗上的时间,用来一遍遍背稿子,一遍遍练习,一遍遍彩排,一遍遍复盘,改错。当你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你就超越了这些所有的人。
看见,穿越
其实那些优秀的人不是说他不恐惧,不担心,不焦虑,不害怕,而是他看见了,而且跨越了。他看见的这些所有的,跟你看见的是一样的,他也有恐惧,一样普通,而正是因为他看见了,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比大家伙进步了一点点。
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他接受了自己面对一些问题时候有恐惧,没有勇气这件事情。因为这样子,所以他跨出去了。而当我们自卑的时候,我们就不行动了,当我们恐惧的时候,我们就藏起来了,但是优秀的人,他能带着自卑,带着恐惧,带着焦虑,一再地前进。勇气其实是认知的问题,解决了这个就解决了一大半。
六、第三点,有方法
有见识,有勇气,方法也非常重要
当我们心里面有一个想要去的地方,有想要做的事,要想成为的人,也有勇气去实现这一切,这个很重要。然后接下来的这条路该怎么走,也就是方式方法也非常重要。想要花比较少的时间,比较快,比较顺利地达到目标,必须重视高效与便捷的学习方式。
别的不好说,双语工程,幼儿启蒙,我们拿手啊。
方法的背后其实是能力
xxxxxx
学习英语的方法有很多,汉语就更不用说。既然方法那么多,那都自学就好了,为什么要报这个班那个班呢?健身,瑜伽,游泳,弹琴,跳舞等等都是如此。
在学习前期,就是需要有一个人陪着他,告诉他,“孩子,今天你所遇到的这个困难,按照这样的一种方式,就能跨过去”,“这里做得很好,就是这样”,“那里错了,要这样做”,或者有必要的话,扶着他,拉着他的手,123一起走过去……
所以,学习不仅仅是让孩子知道,而是陪着孩子去做到,去讨论,去复盘,总结,实践,甚至把别人教会。
总结:
所以如何让孩子爱上英语,乃至爱上其它学科的学习,第一个我们需要让孩子有见识,这个有见识不只是带孩子泛泛地去旅游,更是深度的接触,体验和模仿。第二个,要有勇气,让孩子,也让自己,打破心中的限制性信念,让孩子看到希望,看到努力的价值,并且学会长期坚持。第三,有方法,头脑上认知,以及心理上的勇气解决了之后,脚下的路该怎么走也很重要,不是把孩子交给学校,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了。要陪着孩子去长本事,去反复练习。这个是家庭更擅长的事情。
关于如何让孩子爱上英语,爱上学习
也关于为什么有的人条件看似很好,很聪明,做事就是不行?
为什么会做事的不如会做人的赚得多?
现在大家有答案了吗?
是的,脑袋只是替我们打工的,心的能量其实更大。
光嘴上说知道还不行,有识有胆有谋,才能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