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4月份以来,我每天的心都突突的,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
各种令人心焦的信息扑面而来。
还有网上每天推送的今年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数据。央视力荐超500部高分优秀纪录片推荐,孩子看了格局炸裂自律成瘾
看完不心慌是假的,
但真的撒手不管娃也是不可能的,陪读就像是一条贼船,上了就下不去了。
所以最近我也一直在通过各种方式来给自己缓解焦虑。
纪录片就是非常好的方式之一,我也整理了好多适合不同年龄段家庭的纪录片,
如果你也有育儿焦虑,不妨来看看这些纪录片。
一、Becoming you
适合群体:孩子处于0-5岁
这部纪录片,记录了从日本到美国,从尼泊尔到英国,从婆罗洲到基兰,
世界上100多个孩子人生头2000天, 0-5岁的成长之旅。
它透过全球100多名孩子的视角,
直接呈现了孩子们是如何学会说话,
学会行走、如何思考、如何认识情绪,
又是如何塑造自己的身份的,一步一步成为自己的。
对于新手父母来说,这个纪录片是一份非常实用的“产品说明书”,
整个纪录片通过孩子的视角,
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
从而缓解父母的焦虑,让我们的养娃路,变得更加从容。
详细介绍|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怎样养娃?
二、幼儿园
适合群体:孩子处于幼儿园时期
这部片子是湖北电视台纪录片编导、独立制片人张以庆在湖北武汉一所寄宿制幼儿园,
历时14个月拍摄完成的一部纪录片。
该片获得第十届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之“人文类纪录片最佳创意奖”,2004年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纪录片大奖。
里面有入园焦虑,
在幼儿园遇到的挫折,比如午睡困难,
不会穿衣服,
孩子们的冲突,
友情等话题。
在这部记录片里,我们能看到孩子所有的开心与不开心,
他们的困惑和欣喜,
以及什么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
三、他乡的童年
适合群体:孩子处于小学以上
这部纪录片展示了日本、芬兰、印度、英国、以色列这5个不同国家的教育现状,
全球教育典范的芬兰,
教育上已经达到了“平等”,因为所有的学校都是好学校。
贫富差距巨大的印度,
集体意识浓厚的日本,
尚精英教育的英国,
鼓励创新的以色列,
和竞争激烈的中国,
让父母思考什么是教育的本质。
四、小小少年
适合群体:孩子在某方面有明显的兴趣和热爱
《小小少年》讲述了这么一群孩子的成长之路:
云南贫困村里天赋异禀的舞蹈姑娘,
高三依然沉迷机器人的人大附中学生,
虽然已经高三,而且比赛对高考没有任何加分优势,但他们依然认为:“好玩比有用更重要”!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天天往家里带昆虫的“爱虫”广州少年、
执着梦想不言弃的越野摩托女车手、
转行电竞的前乒乓球“准国手”男孩。
在当今内卷化的社会下,教育仿佛只剩下一种工业化的模式,
个人兴趣的培育显得没那么重要。
而这个纪录片告诉我们,个人成长可以不只有一条道路。
孩子对“热爱”的探索和挖掘、父母的理解和支持、老师朋友的引导和帮助,也许可以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五、零零后
适合群体:走国际教育的家庭
《零零后》记录了北京2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这12年间的成长轨迹,
虽然说样本少,且两个孩子的家境优渥,最终孩子都选择了出国留学,但仍然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
男孩儿池亦洋在幼儿园是个小霸王,
在成长的过程中,性格,学习成为了他很大的困扰,
但在跌跌撞撞中,他找到了自己的热爱。
即使有热爱,
但在申请学校的时候,因为成绩等等综合原因,
他被学校接连拒绝,
学校说:你不够优秀。
女孩柔柔跟男孩池亦洋似乎是互为镜像的两种成长。
他们在同一所幼儿园里长大,性格截然不同,境遇也正好相反。
柔柔性格温和,心思细腻敏感,
有时会被“欺负”、“孤立”,
在成长过程中,柔柔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数学,她哭着说:“这些数学公式就像森林里的毒蛇。”
后来,柔柔做了小留学生。
14岁的年纪,一个人住进有文化差异的寄宿家庭。
有国内扎实的基础教育做支撑,
学业方面她非常出类拔萃。
但“人生的功课”再次压向了柔柔,
因为生活习惯的差异、自理能力的欠缺和缺乏社交能力,她连续被三个寄宿家庭拒绝。
这部纪录片里,我们看到成长总会伴随阵痛,孩子们都要学会长大。
这两个孩子最终如何在挑战中成长呢?
应试教育与生命教育,哪个更重要?
大家可以去记录片里寻找自己的理解。
六、人生七年
适合群体:所有
这个纪录片是英国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跟拍14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
分别记录了他们7岁、14岁、21岁、28岁、42岁、49岁、56岁的生命轨迹。
展现了14人从儿童、到青年、到壮年、到暮年人生经历。
14名孩子中,
5个来自上层阶层,
2个中产阶层,
4个工人阶级,
1个出身农村,
2个来自孤儿院,
导演本打算记录的是社会阶层固化,
因此在节目一开始就做出了预判:每个孩子的社会阶级将决定了他们的未来。
但随着几十年如一日的拍摄,当我们站在上帝视角去审视人生之时,会发现:
的确是有令人无力的阶级固化,
但也有出乎意料的逆袭,
也有跌入谷底后的重新站起。
这些都会引发我们思考:
到底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人生?
我们的人生到底能不能改变?
我们的人生可以怎么改变?
看的过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尼尔的人生:
尼尔童年时期单纯乐观,
但考大学失利,21岁辍学去工地打工,
他一时接受不了真实的社会而变得消极悲观。
甚至成为了流浪汉,
但他从没有放弃寻找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终于在40岁时逆风翻盘,成为了小镇的议员,摆脱了之前的穷困。
他的人生对中产阶级,或者工人阶级最大的启示则是:
除了读书,
更重要的则是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漫长的人生中,遇上一两个挫折很正常,但能否再重新站起来,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这才是决定人生能走多远的关键因素!
人生不管多晚开始都可以逆风翻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