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公众号后台有家长留言,说孩子最近总说不想去上学。
问他原因,孩子说班上同学不听话,老师经常发脾气,虽然自己不惹事,但还是害怕老师生气。
这位家长很着急,孩子平时就胆小内向,遇到一点挑战就想退缩,担心这样的性格会影响将来的发展。
的确,父母都喜欢自信、勇敢、大方的孩子,他们不怕和人打交道、不怯场,遇到困难也能勇往直前;
而胆小怕事的孩子,总是畏畏缩缩,不敢和人说话、不敢上台表演,甚至容易成为被欺负的对象。
有一部分是天生性格如此,但大多数都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和塑造,尤其是在家庭中,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比如下面这3种做法,最容易养出胆小懦弱的孩子:
PART.01小时候爱和陪伴不够,孩子缺乏安全感
美国心理学家曾通过“陌生情境”实验,观察婴儿与母亲分离和重聚时对母亲的反应、和陌生人相处的表现以及探索行为后,总结归纳为“安全型”和“不安全型”两大依恋类型。
安全型依恋类型的孩子,内心安全感比较强,情绪更加稳定平和,这是因为童年早期,尤其是0-3岁,陪伴者(通常是母亲)能够给予孩子需要的安全感和爱。
这类孩子成长起来后,通常独立性更强,内心更强大,不会因为一些小事就崩溃。父母必读育儿书籍推荐金韵蓉爱在左管教在右pdf下载
而“不安全”型依恋类型的孩子,内心比较敏感,患得患失,情绪也容易波动,这类孩子长大后,性格“拧巴”,思虑过多,遇事容易感到害怕而退缩。
很多家长迫于生计,生下孩子后交给老人带,在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头三年疏于照顾和陪伴,就容易造成孩子安全感缺失。
还有的家长,在孩子小时候,没有让他感受到稳定的爱,没有得到及时满足孩子合理需求,以及对孩子情绪和感受的冷漠、忽视,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威胁孩子“不听话就不要你了。”
这些行为会让孩子感到恐惧不安,害怕自己真的会被抛弃,不能和父母建立起安全型依恋关系,进而影响性格的形成,让他将来在与别人的交往互动中,也容易产生恐慌、不确定感。
因此,家长要重视孩子生命早期的陪伴质量,经常和孩子互动,同时有身体上的接触,比如说抚摸、拥抱、亲吻等,尤其是孩子0-3岁,尽量自己带孩子,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
在孩子哭闹、难过、生气等表现出情绪的时候,家长不要阻止和忽视,首先保持情绪的稳定,陪在他身边,接纳孩子的情绪,表达理解;耐心地让孩子情绪流动,帮助他认识情绪,慢慢学会控制情绪。
这些爱和支持,会让孩子内心充满安全感,确认自己的价值感。
小时候和父母之间的亲密互动、欢乐时光,会成为孩子一生中最美好、温暖的回忆,给他的心理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