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一个人如果不读书,目之所及只能是这世界的冰山一角。
书读得多了,世界的门就会慢慢打开,不一样的观念、不一样的风景就会在你眼前缓缓铺开。
今年世界读书日,兜得慧给你推荐10本好书,每一本都藏着深刻的哲思,每一本都能拓展你生命的格局。
01《娱乐至死》
乔治·奥威尔在《一九八四》中,预言文化会成为一个监狱。
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了另一种忧虑:文化会成为一场滑稽戏。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里告诉大家,当今时代,赫胥黎的预言正成为现实。
《娱乐至死》出版于1985年,当时电视是美国最重要的传播媒介。
波兹曼以美国政治选举的辩论为例。
印刷时代的美国政治选举辩论,演讲者都会考虑严谨的措辞,注意证据的充分和逻辑的缜密,一场辩论常常要超过七个小时,观众在台下认真地听着,理性地思考。
但在20世纪中叶,电视的出现打碎了这一切。
电视里每个镜头的平均时间只有3.5秒,这时,辩论者重视的是如何取悦观众,而观众只在乎他们留下的印象,不在乎他们提出的观点。
人类创造技术,技术反过来塑造人。
从印刷时代到电视时代,再到互联网时代,社会的娱乐化倾向不断加深,人们对阅读逐渐丧失耐心。
在谷歌公司十周年庆典时,专栏作家尼古拉斯·卡尔发表了一篇文章《谷歌是否让我们变得愚蠢》,他在文章的一开头写道:
“曾经,专注阅读一本书,或一篇冗长的文章,对我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事儿……不过,这种情况如今已经很少发生了。
现在的我翻了两三页书,注意力就开始飘忽不定,我会烦躁不安,失去头绪,接着就开始找别的事情去做。”
卡尔的感受,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经历。
我不反对互联网,但要保持警醒:在“娱乐至死”的年代,保持阅读的习惯,锻炼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思考。
02《万历十五年》
我很喜欢黄仁宇“大历史”的观点。
每一个小涟漪,都会累积成历史的惊涛;每一个大进程落在细微之处,早已见端倪。
《万历十五年》不像编年体史书以时间脉络叙述一个王朝的兴衰,也不像纪传体史书那样单独介绍人物。
它巧妙地从历史中剖开一个横截面,把万历皇帝和五位著名的大臣,以一种群像式的叙事手法缓缓展开。
怠政罢工的万历皇帝、悲剧收场的张居正、尽心帷幄的首辅申时行、模范官僚海瑞、孤独的将领戚继光、清高矛盾的哲人李贽。
以这六人为纲,牵出明朝耕织伍旅、财贷制度、民德风俗,道出古代官场的阴与阳,皇帝的权和制。
在互文相应的笔法中,你会渐渐明白:公元1587年表面一派太平的大明朝,为何会一步一步走向衰落和灭亡。
《万历十五年》本书的英文版标题翻译过来是《1587:无关紧要的一年》。
这一年,似乎平淡无奇,无事可记,却已为大国本朝的衰颓埋下了伏线。
读罢此书,你会惊叹,历史竟如此可以这样写。
读罢此书,你会叩问自己,一个国家是如此,一个人命运走向是不是也早埋在日常生活里?
03《三体》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评价说:刘慈欣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水平。
这本书,大处展现了恢宏的宇宙观,小处洞察出幽暗的人性面。
细读此书,你会认识人性的愚昧。
物理学家叶文洁认为三体文明超过地球,道德水准一定高于人类。所以她不顾一切地按下红色按钮,希望三体人能降临地球。
你会认识到人性的傲慢。
一开始当知道三体人要侵略地球时,每个人都惶然不安。
但是当人类研发出速度可达15%光速,数量比三体人多一倍的恒星级战舰时,人类又开始自以为起来,得意洋洋地说,这是用两千门大炮打一只蚊子。
你会深刻认识什么是勇敢、什么是奉献。
当三体人嘲弄地球人都是虫子时,史强却说,虫子从来没有被真正战胜过。
当人类走投无路时,章北海为了给人类文明保留一颗种子,最终在黑暗战役中随“自然选择”号全员一同牺牲。
人性复杂,可以顶天立地,让人高山仰止;可以卑微如蛆,让人鄙夷不屑。
这大抵就如尼采所总结的:人性是一根绳索,架于超人与禽兽之间。
04《美的历程》
李泽厚先生称这本书,是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匆匆巡礼。
从远古时期粗犷的腾龙纹饰,到优美细腻的宋元山水画;
从狰狞神秘的青铜雕塑,到雍容高贵的佛陀世容;
从楚汉的浪漫诗赋,到明清的世俗文学;
李泽厚犹如一位饱含情感的亲临者,把这些言有尽、意无穷的美学理念,以赏心悦目的文字一一道来。
看完让人留恋不已。
他说魏晋风度,表面潇洒风流,骨子里却深埋着巨大苦恼、恐惧。
他聊唐诗宋词元曲,诗境厚重,词境尖新,曲境畅达,各有其美,不可替代。
千年前的线条纹理,百年前昆剧、京剧的唱段唱腔,每一页都是华彩篇章,美到让人想把这些文字嚼碎了咽下去
阅读这样的著作,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美的享受。
读完这本书的感受,大概就像网友说的:
如同失了一场大恋,怅然若失,久久难忘。我还有话想听,你却讲完了。
05《平凡的世界》
书的开头,孙少平是个吃不起“丙”菜的穷困学生;
书的结尾,孙少平是个身有残疾的煤矿工人。
兜兜转转,孙少平都好像没能脱离所谓的“社会底层”。
可把孙少平的一生铺展开看,他却已经走出了双水村,抵达辽阔的世界。
路遥在书中这样评价:书把少平从沉重的生活中拉了出来,使他的精神不致被劳动压得麻木不堪。
在黄原做揽工汉时,别人包里都是铺盖,孙少平的包里是几本书,每天收工后就一个人静静地看书。
在铜城当煤矿工人时,天天要经历生死考验,他在井下一干就是八九个小时,但是他给矿井下的工友讲小说,思绪游于另外一个世界。
因为求知若渴,他摆脱了底层人的无知与愚昧。
因为书香的滋润,他的认知在提升,气质在改变。
读书的过程,就是觉醒的过程。
当一个人开始认真对待自己的精神世界时,也是他脱胎换骨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