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不好的孩子,有以下两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懒!
这里说的懒,不仅是行动上的懒,还有思想上的懒。
行动上的懒表现为:
1、自己能做的事不去做
有些懒惰的孩子,明明是自己能做的事,却找各种各样理由不去做,做什么都是那句话:我不会!动都懒着动一下。
2、自己该做的事不去做
现在有很多的中小学生因为过于依赖父母,所以养成了懒惰的习惯。孩子对数学没有兴趣怎么办?数学不好怎么办
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本来应该是自己做的事却不做,认为学习实在帮父母、帮老师学,什么事都依赖别人,总想着不劳而获。
时间一长,只会越来越懒惰,什么事都依赖别人,完全没有了自主性。
思想上的懒表现为:学习时不思考
我们身边总是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明明不怎么学习,但是成绩确很好;有的学生明明很努力,但是成绩却一般。
其实,很多学生都陷入了一个误区,总是错误的将勤奋和收获之间划上等号,认为只要勤奋,就会有收获。
在你开始学习时,一定会有人告诉你,想学的好就要多背多做多练,多刷题。
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当你发现你的进步开始变得很缓慢时,你就应该反思了,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多半是因为在这个行动的过程中,没有真正的思考,甚至于没有思考。
这就是典型的用行动上的勤奋,掩盖思想上的懒惰。表面上看是很勤奋、很努力了,但是思想上却很懒惰,不去思考。
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思考,所有的行动、努力都是徒劳。
只有找到原因,我们才能及时止损,不然只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正所谓,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第二个特征是:知识断点和断层
知识断点:是指学生存在知识点漏洞,但这些知识点漏洞出现在不同知识板块,是不连续的,跳跃性的,称为知识断点。这些知识断点是因为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因为暂时性情绪不佳造成的。知识断点好比学习中的小的沟沟坎坎。
知识断层:是指学生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在同一知识板块或连续的知识板块内出现的连续的多个知识断点。知识断层是由于学生在某一较长时间段内出现情绪问题或遇到其他严重问题导致的学习不在状态造成的。知识断层好比学习中的“鸿沟”。
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提升到一定水平后,很难再继续提升。这多半是因为知识断点或断层了,影响后面的学习。长此以往,恶性循环,越来越差,最后干脆就不学了。这就是马太效应,差的人会越来越差。
对于知识断点,因其与前后关联知识点联系性较强,可以通过学科专练和纠错过程自动弥补。
对于知识断层,因其很多知识断点连续,即整个知识模块或多个知识模块“几乎没学或几乎都不懂”,不能通过前后关联的知识点予以弥补,就像一道知识鸿沟,难以通过自纠错弥补。这时,我们可以检查一下主要是集中在哪些知识模块?然后通过一对一的辅导,同学、父母、老师或网上学习,把缺失的知识模块补上即可。
那到底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