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有的外版书写得很烂,翻译得也很烂,譬如,像我去年看的一本很出名的书《聪明却**的**》。
怎么判断一本育儿书的好坏?不是看它的理念新,也不是看它的方法多,主要看这个作者是不是从心出发,去真正理解某一个阶段的孩子。只有真正理解他,懂得他,才可能有根本的解决思路。
我说这本书烂,主要是说它从头至尾一本正经、认认真真地罗列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方式方法,而且,从头到尾一副翻译腔。它几乎都是站在家长的角度来阐述应该如何教孩子学习和做事的,而你一旦照此操作,绝大部分情况下孩子根本不吃这一套,因为内容太违背儿童发展规律了。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孩子厌学怎么办PDF下载[35M高清版]
我们养育过孩子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小孩三岁之前,个个聪明得很,模仿力极强,只要你能连续带一段时间孩子,就发现你的动作、眼神、声音他们能模仿得惟妙惟肖,我们心里惊呼:
哇!我生了一个天才!
可是等他上了小学,又发现他在教室里坐不住,作业三心二意,听课心猿意马,作业磨磨蹭蹭,还渐渐流露出不想上学的念头。
譬如,那天浏览微信,看见一位妈妈问我,说她一年级的女儿喜欢那些五颜六色的画笔和水粉颜料。一想让她写作业,她就在做别的事情,做作业的效率太低,以至于别的事情也做不了。起床、吃饭都很磨蹭,上学时一直都在催促中进行。她到挺喜欢帮妈妈干家务,做饭时帮她打下手,洗碗刷锅也经常做,还可以帮她照顾弟弟。在生活方面除了磨蹭都挺好的。在学习上很让人发愁。
很多一二年级小孩都是这样的。
当你读了昨天那篇文章之后,可能就会对上述问题有一些朦胧的理解,等你看完下面的话,我相信你会一目了然。
无论美丑,我们观察任何一个婴儿,一生下来就张着嘴要吃,一不舒服就哭,不久,看见熟悉的脸就会笑,情不自禁地要抱抱……
这就是人的本能。
脑科学家认为,任何人的本能脑部分,是一生下来就天然发育完备的,这一点,无论哪一种动物都是一样的,哪怕最低级的爬行动物也是如此,否则的话,怎么活下去呢?
婴儿出生两三年内,本能脑是统帅一切的。
所以,小孩出生的前三年,满足他的吃喝玩乐、全能自恋的要求、建立依恋关系是重中之重。现代脑科学向我们揭示,满足孩子本能脑要求的这些依恋关系不仅非常重要,而且像食物一样,是人类生存和一生幸福不可或缺的根本要素。
情绪脑,即哺乳类脑,在婴儿出生之后会飞速生长,特别是出生后的2-3年内。而且,它是通过使用而得到发展的——当同样的一束神经元反复被激活,大脑就会记住这个激活模式,并反复出现。到十二、三岁左右,情绪脑发展成熟,开始左右一个少年的喜怒哀乐;而此时,理智脑还过于薄弱,根本无法与前两者抗衡。
这就是,一个还在哺乳期的孩子,前一分钟他还为吃不到奶嗷嗷大哭,一衔到奶就笑了;而一个八岁的孩子,他可以饿着肚子忽略他不喜欢的食物,等待他心仪的东西上桌。为啥呢?他可以用喜怒哀乐这个情绪脑抑制本能脑了。
情绪脑,每个人的发育快慢也是不同的,而大部分人的理智脑,此时也在不动声色地成长着。所以,在小学的教室里,理智脑超前发展的孩子和一部分情绪脑发育良好的孩子能专心听课;这两者发育慢点的孩子坐不住,爱走神,放学回到家之后也管不住自己,先吃饱喝足了,再玩够了,还是不愿写作业,有的非得等父母揍一顿才很不情愿的动笔写那个他觉得该死的作业。
如果家长任其发展下去,这部分孩子一般到四五年级就会厌学。
很多人觉得学习就是苦的,厌学是孩子自然的情绪,毕竟哪个孩子不想玩?家长如果不狠着点儿,哪有孩子会主动热爱学习?
这句话说对了一半。相比学习,玩耍固然对孩子的吸引力更大,但另一半有问题的地方在于,虽然学习没有玩耍那么吸引人,但也总不至于到如此厌恶的程度。对于大多数孩子,让他们保持一个说不上热爱,但至少能与学习和平共处的关系,是广大家长应该追求的目标。
我的观察,包括我儿子钱小能的那些在学习上表现出前景的孩子,普遍都能达到这个基本要求。
那么,如何让这部分孩子不厌学,持续与学习这件事和睦相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