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代娃而言,“上课”是一种日常。这句话我写的有点胆秃,怕有人说我传递焦虑。但咱们读者,大多数手里都有一些课程吧,不管是线上课,还是线下课。
这代娃的课程,也有独有的特点。它们种类齐全,它们花样繁多,它们形式各样。总之,会让你眼花缭乱就对了。
作为一个“兢兢业业”陪娃上过很多课的老母亲,P姐我悟出了几条真理,跟大家分享一下,
希望能提升大家的上课效率,让钱花的更值
认清各类课程的优缺点
市面上的课程,我们可以按照上课类型,分成三大类:线上直播课、线上录播课和线下课。
每个人报课,都怀抱着美好的愿望,希望选到“最好”的课程。
但据P姐我多年的经验,说一句扎心的话:最好的课程,是不存在的。
那怎么办呢?
我们要做的是:认清各类课程的优缺点,找最适合自家情况的形式,并通过一些方法,补足缺点。
我来一个一个说。
线上直播课
优点:
① 省去路程时间,时间利用率高;
② 家长可以陪课,课堂吸收效率会提升;
③ 最大化消除地域差异,获取更好的教学资源。
缺点:
费眼。
P姐我个人是非常喜欢线上直播课的,我也建议低年龄段/低年级的家长,如果上直播课,能陪课都陪一下课。【儿童睡前故事】珍藏版300个经典哲理小故事
一方面知道娃在学些什么,便于课后复习;另一方面,就算是牛娃,课堂的吸收度可能也只有80%。家长陪课的同时,能更好地发现娃哪里没听懂,之后可以有的放矢地补漏洞。
我自己选择的线上直播课,都偏学科类。原因不仅是有老师互动,更多的是,线上直播课,是一种输入输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得会更扎实。
比如,一般的数学课,老师讲完例题,会跟着有练习题,老师也会让学生发言,说自己的思路;哪怕没发上言,听其他同学的思路,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整体上,输入和输出结合紧密,有利于提升知识吸收度。
至于费眼这个问题,只能劳逸结合、多户外。P姐我一直的想法就是:这代娃少不了看屏幕,就算不看屏幕,他玩的项目也不一定省眼,咱不能“既要又要还要”,眼睛要保护,但也别太极端。
线上录播课
优点:
① 性价比高,同样的价格,能买到直播课或线下课至少10倍的课程量;
② 时间自由;
③ 知识含量大。
缺点:
① 时间太自由,考验家长的时间规划能力;
② 一些录播课是以输入为主的学习方式,课堂吸收度个人差异大。
线上录播课也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类型是以输入学习为主的,学科类的大多是这种形式。
比如豆伴匠,以及最近很火的学而思学习机里的课程,原身都是直播课的内容,只不过制作成了录播课,把价格大大压下来了。
还有一种是天天练这种的,不是真人老师,而是视频的形式。
这种类型的优点是知识含量大,性价比也是真高;缺点就是刚才说的,以输入为主的学习,课堂吸收度个人差异很大。
所以,这种类型的录播课,P姐有两个建议:
第一,即便是录播课,也固定时间上课,便于时间管理,也防止买来落灰;
第二,一定要做课后巩固。
比如豆伴匠一节课学完,会有知识点总结,隔几天跟娃再念叨念叨;再比如学而思学习机里的数学课,或者天天练的视频知识点看完,找对应的练习册做一做。数学学习,只听课,不学习,肯定是不行的。
第二种类型是有输入有输出的,比如小河狸拼搭和编程这种,需要自己动手的。
这种类型的课程,就固定时间上课,防止落灰就行,相对比较省心。
线下课
优点:
① 省心,妈也可以趁机喘口气;
② 老师跟娃的互动更好。
缺点:
① 低年龄段/低年级的,如果是学科类,不能陪课的话,学习效果不确定;
② 存在跑路风险。
虽然线上课也存在跑路风险,但现在管理严格,线上课都有很灵活的课包。
如果是录播课,就算跑路了,只要app还在,影响就不大。
所以线下课,首先还是慎买超大课包。
其次,学科类的线下课,如果不能陪课,就要做好课后复习,否则,学习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最后,体育类的、乐器类的、表演性质的,还真得线下课不可,老师的及时反馈很重要。
40堂课定律
上过这么多课,我有个“40堂课定律”。
简单说就是,一种课,上到20节,大概能找到点感觉;上到40节,可能才会在能力上有看得到的进展,并且学习的过程,会更加丝滑。
当然,这个数字肯定因人而异。
但重点在于:想要看到进步,一定是需要时间积累的。不管上什么课,不管是多么牛的老师,想要2节课见效果,都是很难的。
所以,P姐我的建议是:
第一,要有耐心。
你不能上两节发现没效果,或者上两节发现娃不喜欢,就换课。换来换去,什么都没学到不说,时间也浪费了。
第二,要有恒心。
能在市面上突出重围的课程,都不差。
选定了的话,就好好地上下去,坚持着上下去。量变才能引发质变,有一定的学习密度才能看到学习效果。
一学N练,功夫在课下
刚才介绍优缺点的时候,也多次提到了这一点。
如果你娃还在小班、中班,可以放松一点,如果有课程的话,把课上抓好就行了。
但如果你娃到了幼小衔接,或者上了学,你的学习目标就要高一点了。不仅是学个兴趣,也要学会、学明白。
尤其是学科类的,想要只靠听课,就学会、学明白,基本不可能。
数学类课程,如果有课后作业,就好好完成课后作业,把每道题都能讲明白了,这叫学会、学明白;如果没有课后作业的,就要费心找点“妈妈牌”作业,及时巩固知识点。
语文类课程,大语文类的,及时复习,平时也要多阅读,把知识点和故事线串联起来;写作类的,比如豌豆口才,能笔头就笔头,不能笔头就口头。
英语类课程,不管是启蒙课,还是外教课,亦或是教材类课程,平时的听读,都是少不了的。
其实,其它素质类课程,也是同样道理。只不过,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咱们至少要保证学科类的学习效果,把课后复习的习惯建立起来。
以上就是陪娃上过无数课老母亲的真心话。
报课程是为了省心,但要想清楚省心在哪里。
专业的老师可以带来成熟的课程内容、课程体系,随着娃长大,我们会越来越需要这部分,这也是省心的方面。
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可以啥也不做了。课后的及时复习是决定知识吸收度的关键因素,也是需要家长费点心的地方。
习惯只要建立起来了,进行起来也会越来越丝滑,娃的进步也就越来越快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