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第五集 千古遗爱 :活到极致,是初心不改,矢志不移。
到了第五集,时间来到公元1085年,北宋的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宋神宗驾崩,太子赵煦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
苏轼获得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短短十七个月,他从一个犯官,一路直升到三品大员,距离宰相只有一步之遥。
当时的朝廷由司马光主政,他对王安石变法进行了全盘、彻底的否定。
哪怕一些行之有效的新法也要尽数废除。
这个时候,苏轼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
他认为新政相关策略尚有可取之处,不该如此武断。
没想到这一下,彻底得罪了司马光。
好友黄庭坚写信劝他,做人要圆滑一点,比起对错,能留在朝廷更为重要。
但苏轼偏偏不。
他宁可自请外放,也不愿意违背自己的本心。
于是,“不合时宜”的苏轼再次被贬,离开朝廷远赴杭州出任太守。
纵观苏轼的一生,有多次可以平步青云的机会。
但是他始终不为名利所动,在泥沙俱下的朝堂上,说着无人敢说的真话。
宋代诗人黄次山说:“得丧升沉,尽置十年陈迹;死生契阔,聊资一笑清欢。”
这世间,有太多人,在各种试探和诱惑中逐渐沦丧。
但那些浮华的表象背后,往往是暗无天日的深渊。
当你一次次地妥协,一步步地退让,你就会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程,有来路,才会有去处。
在这个喧嚣吵闹的世界,保留一颗初心,远远胜过繁华万千。
06第六集 南渡北归:在最低的境遇里,活出最高的境界。
到了第六集,苏轼的人生逐渐走向了晚年。
纪录片中有一句话,很是触动情肠:
“回首一生,苏东坡最想夸耀的不是高居庙堂的辉煌,而是他受贬黄州、惠州和儋州的流离岁月。”
确实,苏轼的一生,曾被命运高高地举起,也被命运重重地摔下。
但不管境遇几何,他都能坦然接受,把一路的颠沛流离,化成“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诗意。
在黄州,衣食无着,他便在荒地上亲拾瓦砾,自种黄桑,用农耕撑起了生活。
到了惠州,无酒可饮,他便自己酿酒,喝得津津有味。
被贬儋州,居住成了难题,他便自己动手,建了一处“槟榔庵”。
他会在无聊的时候,在槟榔树下和村民聊天,大家畅所欲言,笑声荡漾在广袤的乡间。
贬谪的悲哀,颠沛的困顿,都被苏轼用从容的心态一一化解。
命运的千锤百炼,从未打垮他的内心。
相反,他在一条布满荆棘的路途上,活出了最恣意潇洒的模样。
正如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上,提到苏东坡时所说的评语——在最低的境遇,活出最高的境界。
人生之路起起伏伏,高潮和低谷,不过都是常态。
无论到了怎样的时刻,都要坦然走下去。
因为生活纵然艰难,但也不乏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只要心怀暖阳,这一路的颠沛流离,终将化作最美的风景。
山穷水尽之中,也一定会有柳暗花明在等你。
2000年,法国《世界报》组织评选出过去一千年里,最有影响力的12位“世纪英雄”。
苏东坡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
《人民日报》曾经称赞他:
一个完全独立的人格。
一个难以攻破的精神堡垒。
一个在地狱里也能活出天堂滋味的精灵。
当个人命运的悲剧一再降临,他总是能够用细小而具体的快乐,将苦痛化于无形。
世界以痛吻他,他却报之以歌。
也许,这就是我们爱苏轼的原因。
如果有一天,你觉得生活无望、命运不公,就点开这部纪录片,再次和苏轼重逢吧。
他会用毕生的故事,帮你冲刷掉那些巨大的悲伤。
点亮赞,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