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里看中国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
诗意满满的“复古中国色”
是每一帧都可以截图当壁纸的程度
“唐诗圈顶流”李白
“KPI狂人”张居正
“背包客鼻祖”徐霞客
……
这部纪录片
不管是文案还是人物
写进作文都让格调瞬间飙升
文案金句
1.理想主义者孔子用近乎固执的行动去实践理想,这远远超出了成败本身的意义。
2.有一瞬间,他感觉这个年轻人仿佛正在走进浩瀚星空。清风徐来,李耳长久伫立,一动不动。这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一段令人遐想无限的故事,那遥远而又清晰的光芒,一直照耀到今天。
3.怀抱着希望和理想,辛苦的行程也就不乏浪漫色彩。超清1080P纪录片此画怎讲在线观看完整版,学中国历史文化必看
4.进则儒,退则道。就这样,儒与道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的两重选择。如果说,孟轲教导世人如何在世事沉浮之中保持赤子之心,那么庄周则为失意者开辟了一条心灵的归路。
5.当后人凝视诸子百家的舞台,无不为那段时光的丰盈和璀璨而震撼。在那个众生喧哗的年代,中国诞生了一大批不同观念、不同主张的学术流派,波澜起伏,蔚为壮观。
6.那些伟大的人,那些伟大的思想,那些众声喧哗的道路之争,奠定了我们曾经的光辉岁月。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始终屹立,时代精神的火花始终闪烁着。
7.那些跌宕的事,那些起伏的情感,那些面临选择的困顿与坚定,烙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这就是《中国》。
8.他们的洞见穿越了千年,他们的才华打败了时光。
9.流水的王朝,铁打的制度,有形的疆域,无形的思想。
10.有情,有义,有爱;有诗,有歌,有梦。他们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但他们见证了——中国。
11.清澈闪烁的穹庐之下,唐帝国,正在诗意地运行。人间烟火,山河远阔。盛唐,是一种风度,即便喝醉了,也是盛唐的风度。
12.那是一次短暂的相会,却让后世怀想了千年,那是一个飞扬的时代,勃发着无尽的朝气,那是一些有趣的灵魂,挥洒着智慧的机锋。
13.身处变幻莫测的大时代,最不缺少的可能就是创造历史的机会,主动的,或者被动的。
14.一千三百多年后,人们在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中发掘出多份唐代的《放妻书》,无不惊叹于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惊叹于整个社会文化和风气的包容。百余字文书透露出一个伟大时代的开阔胸襟,令后世无比仰望而叹惋的盛唐气象留在了敦煌用洞窟和壁画凝固的时空里,也留在每一个小人物自信的身姿里。
15.美酒刺激了人们的头脑和思维,大家不停讲话随口作诗。真挚、夸张、任性、驰骋、清扬、侃侃而谈、无拘无束;包容的、宽容的、雍容的、蓬勃的、饱满的、自信的、豪放的、友善的、明朗的、神闲气定的、乐观充沛的、纵情高歌的、意气飞扬的,如太阳般丰富明媚,如星空般璀璨闪耀,欲望和梦想在盛宴的空气中穿梭飞舞。
1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断流。今日中国,从岁月深处走来,传承着久远的血脉。今日的中国人,就是曾经的中国人。
17.诗人们开始超越一己之穷达,把忧家、忧己和忧国、忧民融为一体,在恣肆的激情中注入理性的思考。家国情怀和人本思想从此成为中国历史下半段进程的重要线索。
18.李白如从天上而来,飞流直下;杜甫如在大地上生长,厚重深沉。无论少了哪一个,大唐的天空都将黯然失色。
19.画完《千里江山图》的王希孟、留下《清明上河图》的张择端、烧出天青色的汝窑工匠,都在完成自己命运般的作品后,很快就消失得了无痕迹。20.男权话语独尊的历史,女性的自由、独立与权力是被遮蔽和压抑的。
人物素材
李白VS杜甫
适用话题:“出世”与“入世”、人生态度
“诗仙”飞扬恣意与“诗圣”厚重深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仍然影响着当下,唐诗也成为中国人不断怀想和吟诵的精神故乡。
世人只知李白放浪形骸,骄狂飘逸,却不知他也有兼济天下的政治抱负。李白渴望入朝为官大展拳脚,却在担任翰林学士后意识到,自己在皇帝眼里无异于占星卜卦之徒,理想化为笑谈。
安史之乱后,李白乐观写下诗句“轻舟已过万重山”,他无畏且洒脱,始终积极以对,竭尽全力撑住跌宕起伏一生。
而目睹乱世纷争的杜甫,始终不放弃报效国家的理想,唐肃宗被这份忠义感动,赐予他“左拾遗”一职,这也是他一生做过最大的官。
随着唐帝国的逐步崩溃,其仁爱之心远远超越个人凄楚命运,上升为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崇高使命感,他终其一生,用诗歌完成儒家“立言”的使命,流露着仁爱,呼唤着仁政,将“诗”与“史”融合为一,滋养流传。
李白和杜甫,中国文学史上不分伯仲的“双子星”,以“进则儒,退则道”的人生姿态,在属于他们共同的时代里奔涌向前,映射“出世”和“入世”两种命运。最终成为影响唐朝乃当下中国思想文化的闪耀“星辰”,滋养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情感沃土。
海瑞VS张居正
“旷世清官”海瑞和“拯世宰相”张居正是明代文官集团里的两个典型代表,他们俩在“大明职场”的人生态度和处事风格也是各有千秋。
海瑞
适用话题:坚守自我、不忘初心
出生“贬官流放地”——海南的海瑞,从小便深受贬官的文人气节影响,注重人格修炼。
巡按御史造访学宫时,地方官员无不屈身跪拜,唯独海瑞不跪,这让他成为明朝官场的另类,一度得罪了明朝整个官场的臣子。
后来,升任户部主事的海瑞,得以进入朝廷中枢部门。他对嘉靖皇帝二十多年都不上朝,沉迷修仙的行为感到愤怒,于是写作长达三千字的《治安疏》,抱着必死的决心,抬棺上书进谏。海瑞对嘉靖的批判可谓是尖刻、辛辣,让嘉靖龙颜震怒。时任内阁首辅的徐阶,欣赏海瑞的忠勇刚直,在他的暗中保护下,海瑞幸免于死。
清廉刚正的海瑞给了明朝官场极大的震慑,却也让他成为官场的对立面,他每到一处,就有地方官主动提出离职或请求将他调离。
海瑞死后,人们在整理其遗物时,发现仅有俸金八两,旧衣数件,其丧事不得已在大家凑钱下才办理完。这位和官场格格不入的“古怪”臣子,收获了无数民心。
据记载,海瑞死后“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时至今日,海瑞刚正不阿、清廉公正的价值追求,仍是后世学习的榜样。
张居正
适用话题: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成为内阁首辅,一直是张居正的梦想。23岁便高中进士的他,当时不懂得为人处世之道,在官场7年也未能达成夙愿,这让张居正很挫败,于是以养病为由,回了江陵老家。蛰伏的三年让张居正渐渐意识到,只有牢牢掌握权力,才有能力造福天下百姓。
隆庆六年,在朝堂韬光养晦多年的张居正,敏锐窥见风暴的来临。此时的他,已不是当年张扬自负的年轻人,官场的历练让他变得老成持重。
太监冯保与首辅高拱的朝堂争斗,最终以高拱被斗倒为结局,张居正则顺理成章接替空缺的首辅之位。
成为首辅后,张居正在政治上整饬纪纲,通过“考成法”激活官僚体系;经济上,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减轻人民的负担;军事上,重用名将戚继光,极大抵制了外患;农业上,任用河道专家潘季驯,有效治理了黄河……一系列举措促使明朝实现“中兴”之势。
张居正始终笃定地坚守心中的理想信念,不顾个人名誉也要践行到底的精神,不仅让沉疴日重的大明王朝出现“海内肃清、四夷慑服”之盛况,其主导的考成法和一条鞭法,亦对后世影响颇深。
经选时评
以当代人的眼光观望来时路,以现代人的思维审视大历史,《中国》第二季所呈现的既有文化、思想、制度等无形的内容,也有器物、服饰、交通等可见的事物。正如评论指出,一部好的纪录片可以唤醒观众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更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国家形象的一次影像建构。纪录片第二季因此能够给予观众多重思考,极具现实意义。
观众可以追溯社会变革的经验教训,感悟历史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张謇的实业救国,抑或孙中山的毕生革命,都为我们展示了先贤为改变国家所作出的不朽实践,极具借鉴意义。
观众还能够从中学习正确的历史观、积极的人生观和劝善的道德观。让多民族与多文化融合成为精神的种子,在一个个生命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这是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历史,就像纪录片《中国》制片人、总导演李东珅所说:“我们拍摄的是历史中国,心中想着的是当下中国。不了解历史,就无法认知当下。”
——人民日报政文
《中国》最有意味的形式是“慢”。
一是叙事节奏慢,带来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二是影像速度慢,慢于正常速度。
创作者敢于慢、善于慢,把慢作为造梦系统的一部分和文化想象的重要方式,带来一种令人吃惊的表达历史、观看历史的方式,迥异于当下快节奏的时代氛围,让我们静下心来,细细观看、慢慢体会、静静思考,既体现了主创的底气,更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底气,用一种沉着、安静、不慌张、不忙乱的意识和能力,为表达传统提供了一种创造性转化的解决方案和新的可能,构建了一种表达历史、观看历史的美感和仪式感。
由此,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中国》极大地拓展了或者说模糊了纪录片的边界。它可能对一些依赖传统纪录片观看经验的观众带来认知上的“不爽”、审美上的不适,但它对创新创造的探索给纪录片创作积累的经验、带来的启示,无疑更是值得重视的。
——文艺报
数千年来,中华文明没有断流,这在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隐藏于历史深处的力量之源是什么?这是纪录片《中国》诞生的初心。如果说纪录片《中国》第一季,通过溯回春秋到盛唐的制度与思想脉络,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大致的答案;那么第二季,这份历史深处的力量之源,将被描摹得更清晰。超清2160P央视精品纪录片典籍里的中国第一二季免费观看+全20册电子书
《中国》的每一季都可称为一个完整的表达。第一季用千年时光的回溯,呈现大一统与民族融合;第二季则再用10集梳理千年思想源变,呈现家国情怀与民本思想的诞生,亦呈现世界的平行发展。那些以各种方式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与世界的交锋中,不断吸收新的、沉淀好的,最终缔造了我们的今日中国。
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节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借古鉴今,我们记住来时的路,只为了不迷失方向。那些曾经历过的振奋与低沉、坚定与迷惘……都已镌刻在我们共有的历史时空与民族记忆里。而纪录片《中国》只为呈现出其中某一条或某几条脉络,给出一种打开历史的方式,牵引着更多当代人到历史中去,探寻故事、聆听声音、汲取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