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爱国人物故事200字左右精选90篇 ,收藏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爱国人物故事》之卢作孚发展航运业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但是在旧中国,很长时间,长江上的航运却被外国人垄断了。江上来来往往的都是英、法、美、日等国的轮船。中国人没有自己的航运事业,受了许多窝囊气。四川合川人卢作孚爱国心切,决心创办中国民族的`航运业。他四处筹集资金,冒险用8000元作抵押,买回一支价值3万元的小火轮,在1926年成立了民生航运公司。那一年,“民生”号轮船满载乘客,驶出了重庆码头,中国人开始有了自己的内河航运业。

后来,民生公司又向长江中下游发展,和外国公司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有的外国公司用大幅度降价的办法,依仗船多、设备新等优势,想挤垮民生公司。卢作孚毫不示弱,宣布民生公司的甲级船员一律由中国人担任,同时加强管理,对旅客不论穷富一视同仁,服务抗日名将张自忠周到,还禁止船员收小费。这样,民生公司靠优质服务和民族自信心赢得了旅客的信任。许多乘客宁肯推迟日期,也不乘坐外国轮船,只等上中国的轮船。在那个年月,这对于增强民族精神和抵御外国侵略,有多么大的意义呀!

和范旭东、卢作孚一样,还有不少爱国实业家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开创了中国近现代的工商业,为富强祖国、振兴中华立了大功。人们是不会忘记他们的。

《爱国人物故事》之抗日名将张自忠
现在,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都有以张自忠命名的街道。因为张自忠就是为国捐躯的将军,这就是“抗战军人之魂”。

张自忠经常教育部下:军人只有以必死的决心去战胜敌人,才能对得起国家和自己的良心。

1940年5月,国军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率军在湖北襄樊一带抗战。大洪山一战,他们消灭1000多名日寇。日军疯狂报复,派重兵包围过来。张自忠和士兵们坚决抵抗,他手举步枪高喊:“弟兄们,一定把敌人消灭!”一天过去,阵地还在,他们却一天没吃东西。第二天,敌人用飞机大炮轰炸。张自忠几次率军反击,没有成功。部下劝他突围,他说:“我要撤,这一带就保不住。我要用身体来保卫湖北西部河山!”后来他们被困在杏儿山上,无法冲出去。张自忠左肩受伤,他说:“我是不打败仗的,败只有死,我不能对不起部下。只有誓死不退,才能抗敌保国。”

日军冲上来,张自忠身中数弹,仍然立在山头,坚持抵抗。一颗子弹击中他的’胸部,血喷不止。他倒在地上对副官说:“我这样死得好,对得起国家,对得起民族……心里平安。”说完,他又顽强地站起来,向敌人扑过去,敌人的子弹又射中他的腹部和头部。张自忠为国尽忠,他就是在抗战中牺牲的中国军人中职务最高的一个。

自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一直都是爱国军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特别就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人。

《爱国人物故事》之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19世纪初,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有十分之九的领土落到了沙皇俄国的手里。波兰人民从此陷入了被欺凌、压迫的深渊。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就在他离开祖国的那几天,华沙爆发了反抗沙俄统治的起义。可是,不久起义失败了。肖邦得知这一消息,悲愤欲绝。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那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

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幽暗的房间里,点上一支蜡烛,彻夜地作曲、弹琴。时间在消逝,可是他已根本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肖邦在法国巴黎一住就是18年。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他四处奔波。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1849年10月,他终于躺倒在病床上。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当时他才39岁。

《爱国人物故事》之杨靖宇献身抗日
杨靖宇用兵战术灵活,指挥得当,连战连捷,成为日、伪军的心腹大患。为此,敌军集结重兵,企图将杨靖宇领导的队伍困死在白山黑水之间。1936年,杨靖宇率领部队取得摩天岭大捷,接连失败的日、伪当局见情势不妙,便开始实施并村移民和保甲连坐政策,严格控制老百姓出入,尤其是控制粮食进山,并悬赏两万元收买杨靖宇的人头。这样一来,部队的后勤工作变得更加雪上加霜。为了打破敌人封锁,杨靖宇在深山密林中建立了多个密营,用以储存粮食、布匹、枪械、药品等。但在生死关头,第一军一师师长程斌叛变,带着敌人把抗联的70多座密营一一破坏,一夜之间,杨靖宇的队伍陷入弹尽粮绝之境。

1940年2月23日,和大部队打散且数天没有进食的杨靖宇遇到几位上山打柴的村民,便拿出钱让他们帮忙买些食物和棉鞋。没想到,其中一位村民竟然将遇到杨靖宇的消息泄露给了敌方。敌军接到情报后,马上将杨靖宇所在的濛江县附近的密林包围起来。带队的敌军头目向他喊话:“如果你肯投降,一定会得到重用。”然而,杨靖宇斩钉截铁地回答:“我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不可能如你所愿。虽临难,但我的同志们还在各地转战,帝国主义灭亡之日必将到来,我也将抵抗到底,开枪吧!”劝降不成,敌人恼羞成怒地朝着杨靖宇藏身处猛烈开火,在敌人四面八方的包围下,在密集的枪林弹雨中,民族英雄杨靖宇顽强抵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将最后一滴热血洒在了他挚爱的濛江大地上,时年35岁。

在杨靖宇将军牺牲后,惨无人道的敌军割下杨靖宇的头颅回去邀功,还极其残酷地剖开了他的遗体,他们不能理解,被包围追击了五天五夜、没有丝毫机会取到食物的杨靖宇是怎么在冰天雪地中生存下来的。然而,解剖的结果让所有人讶异——他的胃里只有没消化的树皮、棉絮和枯草梗,竟没有一粒粮食!面对这样的铁血英雄,连当时对他恨之入骨的日寇都为之震惊和敬佩。当时参与围剿杨靖宇将军的伪通化警务厅厅长岸谷隆一郎,在日本投降前夕剖腹自杀,他在遗书中写到“中国拥有像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

《爱国人物故事》之李小龙
1959年5月, 18天的漫长航程之后,功夫小子李小龙抵达三藩市。不久,前往西雅图进入爱迪生职业技术学校补习高中课程,为考大学做学业准备。

那年那月,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还十分严重,很多在美亚洲人都恨自己不能是白人,但李小龙却以自己身为中国人,练的是中国功夫而自豪。“我是中国人”,每当遇到西方人询问“你是哪国人”时,李小龙都会如此充满自信地告诉对方。

在爱迪生高中,为推广中国功夫文化,李小龙经常在校内外表演中国武术,坚持宣称当年流行美国的空手道、柔道等日本武道均源自中国武术,而两者相比,中国武术更加刚柔相济,流畅若水。一天,李小龙的这番宣讲激怒了现场的一位日本裔柔道+空手道黑带职业选手Yoichi Nakachi,他公开向李小龙提出了挑战。1960年11月,西雅图青年会手球场,在挑战者狠狠踢出一记前踢之后,他就彻底失去了攻击机会,李小龙用一连串机关枪似的快速连环直冲,将他追打到后退瘫软,再飞起一脚,用时仅11秒就将这个日裔挑战者踢至晕厥。

1961年3月,在香港学校中经历过留级、开除的“坏小孩”李小龙,在所有了解他的亲友们的一片惊讶声中,成功地考取华盛顿大学,最初主修戏剧专业,大三时,为了有助于深入研究武道思想,提升个人武学境界和人生智慧,李小龙专门选修了心理学和哲学课程,这两个课程后来成为李小龙一生围绕武学开展的两个重要的学术研究主题,也成为李小龙实现思想解放,武学突破,大破大立地推动传统武术现代变革的重要的精神泉源。

大学毕业前夕,李小龙同时迎来了他武术和电影事业的重要的人生契机,而此时李小龙早已为自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这一年8月,23岁的李小龙应邀在美国长堤国际空手道锦标赛上表演中国武术,出手非凡,技惊全场。长堤演武结束后,李小龙获现场一位来自好莱坞的专业人士杰伊·赛布林的推荐,1965年通过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试镜,进入美国好莱坞影视圈,陆续获得演出机会,包括一些幕后武术指导的`工作,那年那月,推动李小龙未来奇迹般的以影弘武的专业机遇就这样偶然而又必然地出现了。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当年好莱坞能给李小龙的华人或亚洲人的影视角色,无不充满西方人的种族歧视或文化偏见。“在美国影视剧中,中国人都留着长辫子,像猥琐的猴子一样跳来跳去,被美国主角催着快快快,眼睛还要被弄成咪咪斜眼。我认为这是非常不对的。”1971年,当李小龙回港出演电影《唐山大兄》一炮而红之后,李小龙这样对前来采访他的加拿大著名脱口秀主持人直抒胸臆。而此前在接受美国《君子》杂志的采访时,李小龙说得更加直截了当:“当(好莱坞)需要华人角色时,他总是会被贴上歧视性的标签,你知道吗?…我的答复是:‘让这些都见鬼去吧!’”

李小龙当然知道好莱坞的演出机会是世界上无数人的梦想,但每次遇到类似机会宝贵的演出邀约,李小龙也绝不会为半斗米折腰,这是他作为一位中国人的原则和底线。他曾坚定地对曾给予他试镜机会的好莱坞制片人威廉·多兹尔说:“如果你让我在剧中留着辫子卑躬屈膝的为洋人服务,那就算了吧…我宁可饿死,也不会将自己贱卖,我不会接受一些侮辱我自己,我的民族或武术的工作”。

虽然,李小龙的好莱坞影视生涯充满坎坷,但公正的说,那些帮助李小龙取得未来成功的电影方面的专业能力,诸如专业的编剧、演出、武术指导、电影拍摄,甚至于导演的综合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经验储备,大都得益于他在这个世界最顶流的电影宝地的大量实际演出、观摩、训练和学习。当然,也正是好莱坞的这段经历,让李小龙更加坚定了要通过电影面向世界正确传播中国武术、中国文化,以此打破种族偏见,搭建沟通东西方彼此理解的文化桥梁,重塑中国人积极正面形象的宏大志向。

无可否认的历史事实是,李小龙在他的真功夫电影中体现出来的高度爱国精神和民族自信,和他闯荡西洋时的现实生活表现是高度契合,一脉相承的。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李小龙本就是一位铁骨铮铮,以实力说话反对种族歧视,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都是“将绊脚石当作垫脚石”的勇往直前,绝不低头的真英雄。可以说,李小龙在他的电影经典《精武门》中饰演的“陈真”所表现出来的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权的英雄气概,正是李小龙现实生活中强烈的爱国心、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在其中真性情,真风骨的真流露。与其说李小龙是在扮演“陈真”,不如说是在真实地表达他自己,“陈真”在电影中发出“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的时代呐喊,其实正是李小龙当年在西洋——无论是在武术界,还是在好莱坞,以各种各样的类似语言所曾表达,并努力以行动去证明过的。

正因为如此,李小龙最终才能凭借真功夫的大师修为,26岁就在美国武坛成就为截拳道一代宗师,1970年代初仅仅通过四部半真功夫电影,以至情至性的人类共通的人性化自我表达,和对中国文化淋漓尽致地人格化展现,就掀起世界性的功夫热潮,赢得了全世界观众的高度认同和深深地共鸣。

1970年代,在自述文章《我与截拳道》中,李小龙写到:“事实上,我是一个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我是中国人,这是毫无疑问的。至少,我留在美国那么多年,我是这样看自己。而在西方人眼中,我当然是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少不了我必须具备有中国人的基本条件。所谓的条件,我指的是关于文化的、感情的,以及在具体行动的表现上。

我作为一个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是一个意外,或许这是先父有意的安排…但是,先父并不让我在美国接受美式教育,在我三个月大的时候,他送我回到了香港…这在我一生中,可以说是很重要的,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到中国文化,我非常喜欢,我强烈的意识到我是其中的一份子。在那时我当然不了解,也不知道环境对于一个人人格和个性的完成,会有那么巨大的影响。然而,‘我是中国人’的这一概念正是在那时候萌芽的。”

2020年11月,李小龙美国洛杉矶时期亲传入室弟子秦彼得师傅应笔者邀请,为《武术世界》杂志纪念李小龙诞辰八十周年专刊题词并撰写纪念文章,他在文中也回忆到:

“小龙的人生目标,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功夫和中国文化。我永远不会忘记,有一天晚上,截拳道训练课后,我们坐下来聊天。他说:‘彼得,尽管我们住在美国,都娶了一个美国妻子,但在内心深处,我们永远是中国人’。”

《爱国人物故事》之爱国将领吉鸿昌
面对“立时枪决”的命令,吉鸿昌镇定安详地向敌人要来纸和笔,挥笔疾书,写了自己坎坷曲折而终于走向革命道路的’一生,历述蒋介石祸国殃民的种种丑行。在给夫人胡红霞的遗嘱中写道:“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吉鸿昌披上斗篷,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他用树枝作笔,以大地为纸,写下了浩然正气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声色俱厉地对国民党喝道:“我为抗日而死,为革命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死后也不能倒下,给我拿把椅子来!”吉鸿昌又命令道:“到前面开枪!共产党员要死得光明正大,决不能在背后挨枪,我要亲眼看着蒋介石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当特务在吉鸿昌面前颤抖着举起枪时,他振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革命万岁!”。

《爱国人物故事》之邱少云
邱少云(1926~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出生于四川铜梁(今重庆铜梁)。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赴朝作战。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

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

邱少云牺牲后,被部队党委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

《爱国人物故事》之张伯苓
1951年2月14日,张伯苓中风不语,生命危在旦夕。南开校友会会长阎子亨提议为校长写一遗嘱,大家公推和张校长最接近、相处时间较长的黄钰生起草。那时,他虽然不能说话,但听力还好,心里也清楚。黄钰生一段段念,他一段段点头表示同意。当时在场的`还有王夫人,校长的子、媳三人。张锡年的爱人最后还大声问老先生:“您说写得行不行?”张伯苓挑起大拇指来表示赞赏。这个遗嘱有以下几句话:

“余致力于教育事业垂五十年。凡余所致力之科学教育、健康教育、爱国教育而力有未逮者,今在人民政府之下,一一见诸实施。”“余所尝效力之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重庆南开中学,众将在人民政府之下日益发达。”“今日之人民政府为中国前所未有之廉洁的政府。其发展生产,友好苏联之政策,实为高瞻远瞩之政策。凡我同学,宜竭尽所能,合群团结,拥护人民政府,以建设富强康乐之新中国。无限光明远景,余将含笑九泉以待之。”

 

《爱国人物故事》之威武不屈壮士心
钱三强登上了开往法国的轮船,也开启了自己探索裂变之光的旅程。在法国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约里奥·居里夫妇的指导下,钱三强很快完成了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获得了博士学位。1946年春,钱三强与夫人何泽慧合作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并因此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这一发现被认为是二战后核物理研究的重要成果,西方媒体用《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这样的标题予以报道。除了自己的论文研究工作以外,钱三强在实验室里总是主动承担各种额外工作,他的勤奋好学、善于钻研、乐于助人等优秀品质受到老师和同事的充分肯定。

钱三强成为获得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金的第一位中国学者,并被聘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导师。由于在学习和科研工作中表现出突出的’科研能力和杰出的组织能力,约里奥·居里夫妇在对钱三强的评语中写道:他对科学事业满腔热忱,并且聪慧有创见。钱先生还是一位优秀的组织工作者,在精神、科学与技术方面,他具备研究机构的领导者所拥有的各种品德。

那时,所有人都认定钱三强夫妇将会留在欧洲从事科学研究,但强烈的科学救国信念促使他们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决定回国,为祖国的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1948年,钱三强找到了中共驻欧洲的负责人,提出要求回国的心愿。钱三强后来解释了回国的动因:虽然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都是有祖国的。正因为祖国贫穷落后,才更需要科学工作者努力去改变她的面貌。1948年5月,钱三强夫妇抱着刚半岁的女儿,回到战乱中的祖国,开始了他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奋斗的历程。

《爱国人物故事》之冯婉贞奋起救谢庄
离圆明园十里,有个谢庄村。谢庄团练冯三保有个智勇双全的女儿叫婉贞,各种武艺无不精通。

1860年,一个英国军官率领100多名骑兵袭扰谢庄,被奋起的村民打得狼狈逃窜。冯婉贞分析说:“小股敌人虽然败退了,大股敌人一定会来报复。如果他们带着大炮来,我们村庄就会遭殃。我们善于武术,不如用己之长攻敌之短。”为了全力拯救谢庄,她自告奋勇,带领100多名精通武术的’青少年,身穿黑衣黑裤,手持雪亮钢刀,来到离村不远的树林子里,埋伏下来。

不大一会儿,五、六百敌人果真抬着大炮来了,婉贞坺刀奋起,特别英勇,率领大家扑向敌人。敌人未料到这里有埋伏,惊恐万状,乱作一团。随后,敌人纷纷败退,婉贞带领大家乘胜追击。

到了傍晚,被砍杀的敌兵大约有100多人,剩下的敌人扔下大炮,落荒而逃,谢庄得到了保全。

《爱国人物故事》之为国牺牲敢惜身
秋瑾为了能和男子一样驰骋疆场,救国救民,曾苦练武功,会剑术、拳术、骑术,样样皆精。

1904年,她决然脫离封建家庭,只身东渡日本留学,并和留日女学生陈撷芬发起组织了中国最早的妇女团体“共爱会”,后经徐锡麟介绍加入了光复会。

1905年,她第二次去日本,大力赞助了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被推为同盟会浙江分会主盟人,自称“鉴湖女侠”,常身穿男裝,腰佩短刀,好一副巾帼英雄的飒爽英姿!1906年回国后,她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份妇女报刋——《中国女报》满腔热血地提倡女权,鼓励革命。

1907年,她回到家乡绍兴主持大通学堂,和徐锡麟一起积极策划在皖浙两省发动起义。同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仓促起义,失败遇害。秋瑾受株连被捕,同年7月15日在绍兴轩亭口慷慨就义,并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大字。

《爱国人物故事》之革命军中马前卒
邹容18岁时,从日本留学回到上海,加入了爱国学社,结识了章太炎等革命志士。在章太炎的鼓励下,他写了一本宣传革命的书,书名叫《革命军》。为了写好这本书,邹容经常彻夜不眠。

在书中,邹容把革命看作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动力,主张实行民主革命,推翻清王朝;指出了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说明革命是“世界之公理”,是“顺乎天而应乎人” 的伟大行动。在书的末尾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记”,表示自己甘为革命的先锋者。《革命军》一问世,犹如雷霆之声震动了全国,各界人士争相购买。不久,这部书被翻译成外文,介绍到国外。印行后国内外翻印了20余次,销售100万册以上,占清末革命书刊销售量的首位,使清朝统治者心惊肉跳。1905年,邹容死在狱中,年仅20岁。

《爱国人物故事》之茅以升
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最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但是,茅以升没有理解聘请,而是决定回国了。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

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此刻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1 2 3 4 5 6
赞(52)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爱国人物故事200字左右精选90篇 ,收藏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