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对孩子的担心是一种诅咒?为什么父母越是担心的事情越会发生呢?
因为担心和恐惧,父母的情绪就会变得焦虑和敏感,我们观察、评判和应对孩子的行为就会按我们担心出现问题的那个模式去思考和推进。
而小孩子往往缺乏自我评价和判断的能力,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定义完全是建立在父母对其评价的基础上,他们会通过父母的评价和理解去认识自己、定义自己,并对父母的言行做出对应的反馈。
这样,我们眼中的孩子就自然就出现了我们担心的问题,又会进一步让我们确认:“你看,我早知道孩子会这样,结果真的这样了,我担心的对吧!”
其实,正是我们自己的自我设计、自我求证、自我建构,把一个原本孩子身上不存在的问题给催化出来了,是我们自己成了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
比如一些父母担心孩子偷懒不学习,他们认为不监控,不严管,孩子就一定不学习。
于是在孩子房间装了监控监视孩子生活和学习。[小学至高中全集]袋鼠奥数真题美国数学竞赛mathkangaroo真题pdf
这本身其实就已经对孩子做了“恶”和“奴性”推论和假设,这种认知和担心会就成为负面的心理暗示,最终形成一种无形的枷锁和诅咒,成为孩子对自己的认知。
无意识间,正是父母在把自己的孩子变成一个厌学和充满奴性的人。
我就遇到过已经30岁的的人说:‘没有家人管我,我就没法做到规律作息;没有督促监管,我就没法自律学习……”
我想,这个人对自我的认知一定是在成长过程中被养育者建构起来的。
他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有一个养育者不断强化:“你没有自控能力,你需要被监管……”
所以说,担忧是一种心理暗示,我们竭力避免的,往往最容易变现。
想给孩子制造问题,我们就不断地去担忧,去强化这些担忧。
那么,该如何避免成为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
最为重要的就是父母要提升自己的管情能力。
一旦发现自己陷于焦虑担忧惶恐时,能够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帮助自己调整好情绪,从而让自己不至于在情绪的控制下说出或者做出不理性的教育行为。
当我们管情能力强,能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我们就会发现,内心的焦虑和恐惧会减少很多,原本我们眼中孩子的很多问题已经不是问题。
更有趣的是,那些我们没有视为问题的问题,最后真的就没有出现,或暂时出现却很快消失了。
所以,父母平和的情绪状态,放松的心,就是孩子最好的芭学园,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也是后续一切教育的根基。
提升管情能力,这也是我这些年在自己的工作中反复对父母强调的,也是我所有课程的重中之重。
今天再给你分享学员王悦的一篇课后感悟,相信会给大家带来进一步的启发。
之前提到的皮革马利翁效应: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
一下子激发了我脑中的一些模糊的东西。
我怕各种事情带来的后果,做事前脑子中第一时间会浮现出“别人怎么看?”而框住了自己,禁锢了自己。
对待孩子的各种正常的行为,第一反应也是这样,进而禁锢了无限可能的孩子。
所以,嘴里出现的语言经常是负面的语言:
你再吃零食,就会抵抗力下降,就会感染病毒,牙齿会掉光。
你再看手机,眼睛就近视了,眼睛近视了就会配眼镜,配了眼镜考大学选专业就会有限制。
你再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就没有工作,只能打零工。
……
天呐,全是诅咒,满满的压抑。
孩子们该有多分裂,一旦没有控制好自己,就会带着沉重的枷锁前行。
你期望什么就会得到什么,我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外在,而没有专注事情本身。
潜意识也在向着:我不相信自己,我不相信孩子,从而向着这个方向推进,进而告诉自己,你看我都说准了的。
向着“期待”的方向坚定不移的走,不能辜负啊!
把思维换一个方向,心中有积极的期待后,在无意识中,也会向着积极的方向推进,所以心中一定要有美好的期待。
前几天,妹妹和我说:妈妈,体育老师让我去领操,但是我不想去,我胆小。
我:哇,老师一定看到了你的努力,做操做得好,选你当领操,我上学时从来没有当选过,好羡慕你。
(原来:那么胆小干嘛?多好的机会,这次机会不把握,以后老师有这样的事也不会选你了)
妹妹:我要是做不好多丢人。
我:你看冬奥会的时候,是不是特别厉害的运动员,也有失误,但是他们坚持完成比赛,这个坚持的过程就特别让人佩服,没关系的妈妈陪你在家练练,你就大胆的做,只要做了就是好样的。
(原来:你多练习不就行了,多练习怎么会做不好,老师选你当领操,你做不好,老师就不喜欢你了,这么好的机会,怎么就不知道珍惜呢)
两种不同的期待,一种是让孩子带着压力退缩,一种给孩子提供前进的力量。
给孩子提供前进的力量,即使孩子最后选择拒绝老师,她也不会因此而受到打击,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越来越不怕困难。
而这种期待也为孩子注入了尊重和积极的情绪,有了这些良好的基础,抗挫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强,这不就是美好的期待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