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跟朋友在一家餐厅吃饭。
邻桌有几个大人带着孩子在一起聚餐,其中有一位妈妈,一边塞着饭,一边兴奋地讲她去某地旅游的见闻。
在她身边,一个七八岁左右的小男孩,一会儿爬上爬下站在座椅上,一会儿冲着隔壁就餐的人不停吐槽,“这个菜不好吃,那个饮料不好喝”。
见没有人制止他,小男孩的行为越来越放纵了。
恰在此时服务员端着盘子路过,小男孩伸出脚绊了一下,那个服务员一个踉跄,把手中的盘子摔了出去。
人群一阵骚动,索性没有人受伤。
这个妈妈见没有人受伤,悠悠地说了一句:“是你自己不小心摔倒的,不关我们的事。”
看到这一幕,周边的人一阵唏嘘。
每一个孩子的模样,都是原生家庭的教养。
孩子的行为,是家庭的一面镜子,种下什么样的因,就会结什么样的果,在孩子身上,藏着父母最真实的品行。
毁了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在他的教养上放纵,很多父母却毫不自知。
有些事,你不教,孩子永远学不会
孩子总是不断长大的,长大的是孩子的身体。
但有一些优秀的品质,却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动增长。
很多父母想当然地认为,“长大就好了”“长大了就会自然明白”。
这或许有一部分道理,孩子长大了,见的多了,自然也就开窍了。
但有一些事,你不教,孩子永远学不会。
比如独立、规则,比如教养、感恩,靠的就是父母的教育和引导。
一些不好的习惯,越是纵容,越是容易把孩子耽误。
《少年说》中高一女孩鲁茸卓玛说:
“妈妈,以前你在我身边的时候我一直觉得生活是特别容易,特别幸福的。
直到有一天,我来到这个离家千里的学校我才发现,原来我什么都不会。”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事情,如果父母不教,他们永远学不会。
例如,有些孩子到公众场合一直安安静静乖巧听话,而有些大人却在地铁上外放吵闹的音乐、霸占座位。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看起来并不公平的事情,就像我们规规矩矩排着队,一旦遇到别人插队,孩子会疑惑:“为什么他们可以插队?”
这些,似乎是来自于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遇到的困惑,而我们的回应,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有教养和善良,不要因为别人的选择而改变自己的原则。
其实,那些大人曾经也是孩子。
虽然他们年龄在增长,但是心理仍然不成熟,做事、说话、为人处事方面都很欠缺。
原因在于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没有人教他们,造就了他们现在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