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3、4岁,朋友家孩子的语言已经“刹不住车”,话多的能把人“烦死”,反观自己家孩子,整天就坐在沙发上,要么盯着电视看,要么是拿着玩具一个人玩。
明明都是一样的年纪,怎么差距就那么大呢?
有人说,虽然现在孩子说话晚,但以后的成就只高不低,这叫“大器晚成”、“贵人语迟”。但也有人表示,说话晚就是一种“病”,你现在不重视以后就麻烦了。
一个问题,为啥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说法?到底哪种说法才正确?
01 说话晚对孩子“好”还是“坏”?
长久以来,关于小朋友说话晚“好”与“坏”的争论绵延不休,正反方也都各执一词,彼此都能举出很多相关的例子。
然而,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儿童语言的长期落后是一种典型的语言问题,与所谓的“大器晚成”、“贵人语迟”并无直接的联系,家长的错误认识很可能会导致儿童错失语言恢复的最佳时期。
一般而言,大多数婴幼儿在5-6个月逐渐使用最基础的音素进行表达,他们的咿咿呀呀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再经过几个月的语言刺激、信息储备,这时宝宝会较为模糊地喊出“papa”、“mama”,这说明孩子的语言处于正常的发育过程。[宝宝学说话必备]宝宝巴士儿歌动画片大全651集720P高清3D版
1-6岁,在智力及认知的催动下,儿童的语言迅速跨越数个阶段。到学龄前,他们的语言能力已经足以和任何成年人进行交流。如果这个阶段的宝宝仍“说话晚”,说明孩子的语言发育发生了问题,出现了“坏情况”。
02 宝宝的“说话晚”可能特点不一
尽管宝宝都是“说话晚”,可具体的原因不同,表现出来的特点也各不相同:
1.听、说功能都落后(听力障碍)
尽管并非所有的听力损伤都会造成“耳聋”,但听力障碍对儿童语言能力的破坏毋庸置疑。
其中受听力障碍影响最大的方面是语言的表达,比如大多听障儿童在说话时声音显得尖锐,甚至很刺耳,或者很多时候分不清相似字音的发音特点,只知道用一种发音代替所有的混淆音节。
另外,还有一部分听障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也受到了影响,由于听力受限,他们所能感知的声音信号多是零碎,且缺乏前后信息衔接的,因此他们在理解具体事物的时候会经常歪头、低头思考,或者直接抗拒理解,选择转身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