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无意中看到有个朋友分享了一本书——《正念的奇迹》电子版。文末有电子版下载
我想起明白老师,说他曾经刷了30遍这本书,于是我怀着好奇的心思点开了。
我好奇为什么一本书要刷30遍,好奇这本书的魔力,更期待这本书能给自己带来点什么。
当我看到里面的第一个故事时,虽然我还是在安稳地坐着,眼睛盯着电子屏幕。
但是,我的心里却起了波澜起伏的变化,我一时还不能明确地表达这种感觉,但我能确定的,从此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一行禅师和他的朋友艾伦聊天,当时他的孩子乔伊在旁边玩耍。
乔伊时不时的打断他们,让他们无法交谈,所以艾伦必须不时地看向他,关注着他。
一行禅师给他一些图画书,想让他安静地看书,但是他几乎没看一眼,就把图书扔到了一边。
一行禅师问他,是否觉得家庭生活非常琐碎,是否比单身汉更难一些。
艾伦没有正面回答,他描述了自己要做的事情,包括自从他的小宝贝安娜出生以后,他就没有好好睡过觉了。
因为妻子比较疲惫,晚上他总要起来好几次,去看看安娜是否安好。
然后,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可以让自己有更多时间的方法。”
“以前,我总是把时间分成好几块,一块是陪妻子,一块是陪乔伊,一块是陪安娜,一块做家务,然后剩下的时间,就是我自己的。
我可以做研究,读书、写文章,或者出去散散步。
但是现在,我不再区分这些时间了,我把这些时间都当作自己的时间。
在陪妻子苏时,我就全然安心的陪她,了解她,体会她。
在陪乔伊,辅导他做作业时,我也会和他一起做,感受他的存在和需要,并且想办法让他对我们一起做的事情感兴趣。
我试着把原来给他们的时间变成我自己的,所以现在,不可思议的是,我有了无限的时间。“
一行禅师感到很惊讶,因为这个领悟并不是他教给艾伦的,而是艾伦从自己的生活当中觉知到的。
我想起了自己,何尝不是像艾伦以前那样?
以前,我总抱怨没有自己的时间,能做一点自己的事情。
周一到周五白天,是繁忙和压力大的工作,要应付上级领导、要应付客户的要求,还要应付同事的各种诉求。
晚上,有时候要加班到很晚,回到家之后,要陪两个孩子。
周末呢,也基本上是陪孩子玩,送他们上培训班,再加上做饭做家务这些事,基本上把周末给填满了。
有时候,我甚至感觉周末比平常工作上班还累。
甚至为因此和家人产生一些本不该产生的矛盾,现在想来,实在是大大的不应该。
后来,为了有自己的时间,我养成了每天5点左右早起的习惯。
这样就可以利用5~7点这两个小时,来读书写作、或者做自我反思。
但是,我却从来没有想到这里面有什么不对。
今天,我算是明白了,就是因为自己起了分别心,没有全然专注于当下,专注于当下所做的每一件事情。
按照《正念的奇迹》这本书的说法,就是没有保持正念。
我把自己的时间,和照顾家庭以及家人的时间区别对立了起来,做了分别。
以至于我总是希望有更多自己的时间,而在照顾家庭、陪伴家人的时候,就会想着要快点结束,想着这是一种义务,一种责任。
比如,我陪孩子玩玩具,就总是想着快点玩,她们能早一点睡觉,然后我就可以看看书。
这样,就全然不会专注到陪她们玩的过程当中,寻找玩的乐趣,而是一种任务式的陪伴。
这样的陪伴,质量也不高,也许玩的过程中孩子们见到的是我忧愁的面孔,一定也是兴味索然。
实际上,这全部都是自己的时间,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与自己是完全是融为一体的。
不论是工作,还是做家务,还是陪伴家人,不都是我自己的时间吗?
我应该全然地享受当下呀。
想通了这一点,真的是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我想到自己吃饭的时候,还总是拿着手机看微信,或者看书、视频,全然没有感觉到菜的味道是什么。
我想到自己散步的时候,还总是要听一本书,完全感觉不到公园里小鸟欢快的鸣叫、还有路边小花的绽放以及树叶的优美的纹路。
总是行色匆匆,赶着去做下一件事情,却忘记了,当下才是最美的实相。
我也明白了,以往的种种烦恼、焦躁,原来都是可以有很好的处理办法的。
这种办法就是做任何事情,都保持正念和觉知。
- 吃饭就是吃饭,而不是为了吃完饭赶快去工作。
- 工作就是工作,而不是为了工作完可以快点回家。
- 任何事情,它的本身就是意义,就是奇迹。
更为重要的是,一旦我开始觉知正念并一直保持,我确信我将打开一个新的世界。
我的生命的质量也会因此高出30倍。央视力荐:超500部高分优秀纪录片推荐,孩子看了格局炸裂自律成瘾
做父亲累吗?何尝不觉得迁累,是真的累呀。
做儿子累吗?也累呀。
工作累吗?还是累。
那是因为我们把它们当作负担、当作责任,是责任就会想逃离,这是人的本能。
王阳明先生说:佛说父子累,是逃了父子,说君臣累,是逃了君臣。
所以,他说:担水砍柴,无非妙道,事君事父,亦是妙道。
愿你想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活出更丰盈自在的人生。
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