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圈里有种说法,叫“初二现象”,意思是初二,是初中一大坎,进可变学霸,退可成学渣。
而这种说法,被很多家长验证。对决?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高清扫描PDF版下载
当孩子上初中,到达14岁左右的年龄时,很多家长发现,原本听话懂事的孩子一夜之间变了。
他对父母的批评不再虚心接受,开始反驳顶撞,甚至越来越叛逆。
他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成绩大幅度下滑,有的孩子开始逃课,沉迷上网打游戏。
他似乎对异性有了些小心思,甚至开始正式谈恋爱。
打架叛逆、心思敏感、脆弱多疑,甚至自暴自弃,突然,他们就成为了家长最害怕的“坏孩子”。
孩子的巨大变化,让家长心惊肉跳,然而说了也没有,打了更叛逆,亲子关系降到冰点,孩子和父母一夜之间成为了仇人。
不少家长对此感到手足无措,孩子到底为什么会出现“初二现象”?
“初二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初中的孩子正式踏入了青春期,但是初一时,孩子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心智还很稚嫩,他的思维模式还处于小学生阶段。
进入初二后,他发现自己“长大”了,成人的世界正在逐渐向自己们敞开,处于孩子和成人之间的孩子,在成熟与幼稚中左右摇摆,在父母和自我之间拼命挣扎。
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什么都懂,已经是大人,他们渴望别人的尊重和承认,越来越尊重自己的想法,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想为自己做主。另一方面,他们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还很幼稚,还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其实什么都做不好。
- 生理的发育,让孩子的关注开始转移
青春期的男生女生,身体进入了一个快速发育的阶段,第二性征越来越明显,孩子对异性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荷尔蒙的冲动,引发了好奇心和探究欲。他们开始有喜欢的异性,渴望得到异性的关注,开始主动了解异性。
于是,早恋出现了!而这个阶段的孩子自制力还很差,很多扎入爱河的孩子,无心学习,成绩直线下滑,一落千丈。
- 心理的快速成长,让孩子迷茫困惑
9到16岁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是三观性格最终的确定阶段,同时也是对世界最迷惘,最困惑的时候。
他们的心智发展决定自己已经不是懵懂的儿童,他们对世界进行自己的解读。他们自我感觉“长大了”,自我意识增强,但因为人生阅历的受限,他们又不够成熟,在很多问题上他们还找不到正确的答案,不足以解答自己越来越多的困惑,对一切似懂非懂。
同时因为这个阶段是他们学习最重要的阶段,生活被学习占据,对成长和人生来不及拥有更多的思考。所以很可能造成思维和思想上的受限和缺憾。
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内心是非常矛盾的,彷徨无助的,很多孩子的性格会出现很大的转变,消沉颓废、麻木冷漠,暴躁易激动、喜欢寻求刺激,有的孩子还会出现意志薄弱,适应性差,承受压力等心理空洞。
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的严重不对等,导致孩子出现对抗、逃避、说谎、破坏、暴力等不良行为。
- 学习的压力,让孩子心烦气躁
小升初,四门科目转眼变成了7、8门,很多孩子都傻眼了,但是为了让孩子适应,初一的课本难度不会太大。
进入初二之后,与初一知识相比,初二的知识内容明显开始深得多、难得多。
科目的增多,难度的加大,意味着孩子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于是很多学习方法差,时间管理差,学习效率低,底子薄弱的孩子,发现自己跟不上了,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学习越来越吃力。
有的学校,为了给初三复习抢时间,初二进度非常快,且已经接入初三内容,这让本来就跟不上的孩子更加痛苦,慢慢地,孩子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甚至破罐破摔,放弃学习。
所以,除了小学三年级,初中二年级成为了孩子学习中第二个两极分化的阶段!
现在,初中升高中的比例仅为50%,掉队的孩子很可能就被划入了剩下的50%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