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初中当老师的表妹,说起一件事。
她们学校有不少外地生,一部分孩子选择住校。
有位妈妈,向学校提出申请,希望有间宿舍,让她和儿子单独居住。
理由很简单,这位妈妈对刚读初一的儿子很不放心。
不是担心孩子贪玩耽误学业,就是害怕孩子照顾不好自己。
而她为了陪读,连工作都辞了。
表妹告诉她,孩子在学校一切都好,不仅学习跟得上,生活也应付得来。
最终,学校拒绝了这位妈妈的请求。
其实,我特别理解这位母亲的心情。
我儿子也是去年升入初一,最开始我也是各种担心。
但经过半年的观察,我发现儿子的适应力远超我的想象。
有一次下班回家,我催他写作业,儿子竟像小大人一样说:
“妈,我有自己的计划,先看会课外书,再刷题做试卷。”
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孩子长大了,不再是那个磨磨蹭蹭的小学生了。
而我过去所有的焦虑,大多没必要,全是自己的内耗。
每个孩子都是一棵小树,有他自己的成长节奏。消除焦虑症的最好方法?陈默如何做不焦虑的家长40课完结
我们做父母的,只需默默守护,耐心耕耘,静待花开。
放下“高期待”
接纳孩子不完美
看过这样一个案例。
有个女生小学成绩很好,可升入初中后不久,便开始厌学。
老师找她谈心,可不管怎么问,女孩只是说:“是我不好,不够完美,我对不起所有人。”
老师想不通,小小年纪,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自我攻击。
直到去家访,才明白问题其实出在父母身上。
从小到大,但凡碰到考试,她考前十,父母希望她进前五;她考前五,父母希望她进前三;她考前三,父母又会说:“明明可以考第一”。
除了学习,父母还希望她拿下钢琴十级,最好是再学学舞蹈,成为班里的文艺骨干。
原来,压垮孩子的,不是繁重的学业,而是父母的“过度期待”。
他们对女儿的要求,已经不是赢在起跑线这么简单,而是以绝对优势成为佼佼者。
毕竟,身边有很多“别人家的孩子”,他们的女儿,没有理由不优秀。
可结果呢,这份以爱为名的期望,却成了孩子成长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儿童心理学专家威廉•戴蒙,给全世界父母最大的建议,就是:
“不要让孩子对标你以为的优秀者,因为孩子和孩子不一样。”
谷爱凌说她每天要睡十小时,你马上逼孩子睡够十小时,期望他像谷爱凌一样出众;
詹青云说暑假能看完五本书,你立刻买来经史子集,希望孩子也能引经据典,出口成章。
自己是985高材生,也认定孩子能“青出于蓝”,成为学霸……
可事实是,每个孩子有不同的花期,可能很早绽放,可能需要等待。
别让你的期待,成为禁锢孩子的枷锁。
放平心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降低期待,允许他们成为普通人。
父母不焦虑,孩子不紧张,教育这件事才能在和谐的亲子关系中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