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访谈中,余华和罗翔谈到精神内耗这个话题。文末有高清电子下载!
余华说,内耗就像自己的写作过程,当找不到一个出口时会犹豫不决,想这么写又想那么写,而当终于找到出口时,这种感觉就会自然消失。
那么,到底该如何为纷乱的情绪寻找出口?
心理学家米哈里,曾在《心流》中提到:
当做一件很有挑战的事时,能特别专注地投入,并得心应手,这时人会产生一种浑然忘我的愉悦感。
比如:看一本书如痴如醉,忘记了时间;跑完十公里,挥汗如雨却无比兴奋……
心流是一种美妙的体验,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当你获得内心的秩序,也就远离了内耗。
- 停止纠结,专注是产生心流的关键。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场景:
接到一个任务,思前想后,总觉得自己做不好,迟迟不肯动手;
参加一场考试,过程中却始终不能专注,容易受到各种影响;
参加一次聚会,对别人的某句话不断解读,对自己某个举止后悔不已。
学会屏蔽各种杂念,才有可能把精力投入在事情本身,进而获得心流的愉悦体验。
稻盛和夫大学毕业之后,正逢日本经济萧条,找工作很难。
在大学教授的帮助下,才总算进了一家生产绝缘瓷瓶的工厂。
进去之后才知道,这家企业面临倒闭,同期进去的几人相继辞职,只剩下他一个。
怨天尤人没有用,他索性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中,把锅碗瓢盆都搬进了实验室,逼迫自己天天专心做实验。
研究成果渐渐显现,看到好结果,上司就表扬他,也促使他更加投入,从而进入良性循环。
就这样,他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陶瓷材料。
他说:“很多创造性的瞬间,都是人们在忘我的、反复深入的研究中,在片刻的休息时,甚至在睡梦中获得的。”
与其纠结不已、瞻前顾后,不如活在当下。
沉浸于某一件事,哪怕专注地写一篇文章、做一顿饭。
当一个人的注意力完全集中,所有的杂念都被屏蔽了,思绪才会变得有条不紊。
当一个人不会再为别人的评价忧心忡忡,也不会为结果患得患失,反而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