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读者留言问我们:
“我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洗衣做饭,上下学接送,经常找老师沟通,有求必应。风里来雨里去,为什么孩子成绩依然不好?和我关系越来越差?”
我想起作家Autumn QT的一次演讲,关于她妈妈的。
QT是典型的双职工家庭孩子,父母30多岁才回城,考入大学,根本没时间照顾她。妈妈早早教会她如何划火柴,点煤气,用蒸锅热饭菜,烧开水等等杂活。
参加课外活动,少年宫、少科站、少年报社,都是自己坐公交车去,妈妈也从来不问她学了什么。数学思维训练小学趣味数学题系列动画[启蒙+进阶+高阶]
“有一次妈妈中午下班,来学校接我,跑到教室一问,同学们说她在楼上,晚上妈妈问我,你今天怎么在楼上啊?
我回答,你今天去了高一,我已经高二了,我妈恍然大悟,哦,你已经高二了。”
读者问她:“那您小时候是不是过得艰难。”
她点了点头,说是。
但是她说:“我很庆幸我的父母是双职工父母,她们教会了我很多。”
有一次,妈妈从菜市场买鱼回来,突然惊呼一声:“哦,卖鱼的少找我5分钱。”
那时6岁的她,最深的印象是,哇,我妈妈记得钱包里每一分钱。
这让她从小就对财务数据非常敏感,长大后,对现金流异常清楚。
有一次参加麦肯锡的面试,她随口说出来的几组数据让面试官惊讶不已,她说,这都基于从小培养的良好习惯。这是一个妈妈某一个瞬间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多么巨大。
上小学的时候,妈妈每天凌晨5点起床,买菜、做饭,然后搭单程2小时的公交车去做饭。很少看电视,总是在灯下看书,写字,洗洗刷刷,缝缝补补。
QT说:“我很少看到我妈妈年轻时,躺在沙发上当土豆的样子。”
妈妈的这个习惯,一直影响着她。QT直到现仍然没有葛优躺在沙发上过,她很反感这种看起来很懒散的姿态。
妈妈攒了钱,买了大件,300元的沙发,900元的冰箱,3000元的电视,买一次,都是整个家庭的节日和消费升级,全家人欢呼雀跃。
“我跟着他们,感受一次次毕业、考级、升职、加薪、买房买车、消费升级的成就感。我觉得生活充满希望,因为他们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这些童年的记忆对QT的影响非常大:
“我知道好生活是可以追求到的,我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以通过努力得到。”
她读书,考研,从中国农村到美国顶尖学府;她学英语,从超烂的英文水平,到可以在外企生存,成为麦肯锡的顶尖员工。
最重要的是:
“他们给了我物质与精神的安全感与方向感。生活是应该努力的,生活是值得努力的,生活是可以掌控的,生活是乐趣不尽的。”
这是一个全职妈妈给自己女儿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