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电影局1月28日数据
春节档上映的《满江红》票房累计26.06亿元
爆火的《满江红》背后
有哪些值得孩子学习了解的
文化历史知识呢?
快带孩子一起来学↓↓
《满江红》是词牌名
不只一首
有部分网友表示
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岳飞的《满江红》
从中学语文教材中删除
并用秋瑾的《满江红》代替
这一说法
经知名教育作家
全国百强名校语文教师吴小轶初步核实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
《满江红·怒发冲冠》只在1960年
短暂地进入过
当时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编写的
《九年一贯制试用课本语文》第十四册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只在很小的范围内使用,一年就停用了
除此之外
全国通用的中学语文教材
从未选编过岳飞的
《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
“或许有少数地方版本教材选用
但使用范围和时间都有限”
吴小轶告诉记者
《满江红》是一个词牌名
词是一种配合音乐的“诗歌”
因为比起传统格律诗
它在形式上要更自由
所以又叫作“长短句”
它的前身是民间小调
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一般而言
词牌的产生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况:
借用原来的乐府诗题
唐代教坊乐曲的名称
取自某些历史故事或词人自创
《满江红·怒发冲冠》
到底是不是岳飞所作?
对于《满江红·怒发冲冠》
一词是不是岳飞所作
吴小轶表示,目前学术界争议比较大
因为没有学者发现
这首词在宋代有作品集收录
它基本在明代才开始流传
1月30日
北京大学出版社发文称
早在1981年
20世纪宋史学界的学术泰斗
邓广铭先生就撰写了
《再论岳飞的<满江红>词不是伪作》一文
将这一问题论述得非常清楚
邓广铭先生的回答则是:
岳飞有谱写歌词的能力
这首《满江红》词确实是岳飞所作
电影《满江红》中的词
你家孩子会背吗?
在《满江红》这部电影中
出现了两首脍炙人口的诗词
《满江红·怒发冲冠》
以及
《一剪梅·舟过吴江》
1月26日(大年初五)起
岳飞故里河南汤阴
向全国游客推出福利
凡在岳飞庙景区入口处
熟练背诵《满江红》的游客
即可免费游览景区
1月27日一大早
景区门前背诵《满江红》的游客
已经排起了长龙
不少孩子拿起话筒,纷纷参与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慷慨激昂的词句
在景区门前不停地回响
您和孩子会背吗?
这样给孩子讲这两首词↓
满江红·怒发冲冠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此词上片抒写作者对中原沦陷的悲愤,对前功尽弃的痛惜,表达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下片抒写作者对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愿望,对国家朝廷的赤胆忠心。全词情调激昂,慷慨壮烈,显示出一种浩然正气和英雄气质,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奋发的精神。
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船在吴江上飘摇,岸上酒楼酒旗飘摇,我那满怀羁旅的春愁只能用美酒来消除了。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江风迅疾,落雨潇潇,实在令人烦恼。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清洗衣袍,在家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呢?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这首词主要写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倦懒思归之心情。
关于岳飞
让孩子知道这9件事
少年岳飞
岳飞,少负气节,办事沉稳话不多。家中贫困却勤学不辍,尤其喜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
他拜周同为师,学会了周同的全部技艺,能左右开弓,武艺“一县无敌”。周同死后,岳飞每逢朔日、望日便到他的坟墓祭奠他。父亲岳和见此很是感慨,问他:“你若被国家任用,应该会为国家殉难以成全大义吧。”
史书上没有记载岳飞的回答,但我们都知道,他用一生给出了坚定的答案。
岳飞的神力之巨
岳飞天赋异禀,自小小年纪起,便神力盖世。史载其“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其子岳云如父,从军征战后,每战,都手握两铁椎,重八十斤,先诸军登城。
岳飞的破敌之勇
出身卒伍的岳飞经常身先士卒,亲自执掌战旗,冒着流矢,冲锋在前,即使带病也要出征,“时飞苦寒嗽,力疾而行”;而战,他就毫不惜身,直至“体被百余创,甲裳为赤”“摧精击锐,不胜不止,则不知有其身”。
岳飞的幕僚曾极力劝阻他,最好不要亲自充当“旗头”,一旦被敌人认出,集中强弓硬弩来射杀,后果不堪设想。然而,岳飞身先士卒的习惯早年就养成了,即便成为军事将领,他依然故我。
关于他的善战骁勇,有两个著名战例。
岳飞与金兵相持于滑南,曾领百骑在黄河岸边操练,与金兵不期而遇,岳飞激励士众,说:“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说罢,独自驰骋迎敌,舞刀而前,一刀将金将斩于马下。
岳飞率领百余骑前往寿阳、榆次县窥探敌情,被敌包围。岳飞持矛单骑突阵,出入数回,杀其骑将数人。
岳飞的守土之憾
生于乱世,靖康之耻让岳飞种下收复河山的梦想。
他怀着献出生命的孤勇,从一个名不见传的无名小卒,八千里路云和月,一路厮杀终于成为赫赫威名的岳将军。新伤覆盖着旧伤,曾经的战友倒下,新的面孔又站在他身旁。
再痛的代价都不胆怯,因为有无比迫切的渴慕,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他曾经离梦那么近,中原可归似乎只差一步就能做到,但就是这一步,他却没能迈过去。
空悲切!三个字,每个字都写着泣血的无力,都注满了他对平生志望难酬的遗憾。岳飞虽死,但从此人人都记住了《满江红》。
岳飞的名言之精
有人问岳飞:“你能抵挡多少敌人?”
岳飞淡语道:“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谋。”
(个人之勇不可靠,用兵在于谋定而后动。)
何以世道安宁?
岳飞出警语:“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
宋高宗要为岳飞营造府第,
岳飞推辞说:“敌未灭,何以家为?”
数立奇功,又屡次拒绝授官,
岳飞的理由是:“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秦桧坚持与敌议和,
岳飞正色道:“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
(侵略者的话不能相信,议和是靠不住的。谋国的心不善,恐怕会遭到后世的讥讽。)
一生出入行阵,岳飞视关羽、张飞为人生偶像:
“要使后世书册中知有岳某之名,与关、张辈功烈相仿佛耳。”
岳飞事母至孝
岳飞事母至孝,虽在战场,却不忘派人常去探望,并把老人家从黄河以北地区接到身边照顾。母亲有顽疾,吃药时岳飞坚持亲自来喂。功成名就的他,不曾忘记幼年时,黄河决堤,暴至的洪水中,是母亲紧紧抱着他坐在漂流的瓮中避难,幸存一命。
母亲过世之后,岳飞哀痛至深,“水浆不入口者三日”。
岳家军的风纪之好
岳飞是中国古代治军的楷模,“岳家军”成为一时的典范。
其风纪之好,不但为南宋诸军之冠,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少有其比。他们在行军途中,“夜宿民户外,民开门纳之,莫敢先入。晨起去,草苇无乱者。”始终坚守着“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的戒条,金人闻风丧胆,到处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赞叹。
岳飞的书法之劲
岳飞虽出身行伍,但有极好的书法素养,以行、草为主,畅快淋漓,气韵生动,颇具淳正之气。传世书迹有《书谢朓诗》《前后出师表》《吊古战场文》等。文天祥评其笔法:“若云鹤游天,群鸿戏海,而兼文学之长,当吾世谁能及之。”
岳飞的文学造诣
如果说岳飞的《满江红》激荡一腔爱国情,那么他的另一名篇《小重山》则让我们看到了一代名将的铁血柔情: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在这首词里,措辞委婉含蓄,却寄托了诸多感情:故园怕回首,而托诸惊梦;所愿不得偿,则托诸空阶明月;怀壮志而不伸,致坐失机宜,而托诸瑶琴独奏,赏音无人。用情节制深切,读来悲凉悱恻。
除了词作品,岳飞还有文章传世,《乞出师札子》便是其中之一。在这个表奏皇帝的奏折中,岳飞动情写道:“臣伏自国家变故以来,起于白屋,实怀捐躯报国、雪复雠耻之心。”字字渗透着爱国之心和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英雄岳飞之精神不泯
宋史学家邓广铭先生曾这样评价岳飞:
“他始终一贯地坚持收复失地、一雪国耻,虽遭受到反对派的忌恨而不稍改变,且终至以身殉之,成为我们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之一。岳飞为此而生,为此而死,他的死,大义凛然,重于泰山。”
如《满江红》云:“三十功名尘与土。”对于岳飞而言,再高再重的功名,与“收拾旧山河”这项事业比起来,就像尘土一样微不足道。
“一词压两宋,一人抵万军”的他,在短暂的一生中,频频北望故园,心中自始至终未曾放下一梦: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