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我接到儿子英语老师的电话,说儿子这几天上课精力特别不集中,不是和同桌就是和前后位说悄悄话,并且提醒他两三次,他还是犯相同的错误,当堂小测也不及格。
回到家,我把手提包往沙发上一甩,就冲进儿子的房间。
儿子吓了一跳,下意识地把东西往抽屉里塞。
“我看不见的时候,你就是这么糊弄我的!
说!上英语课为什么总是说话?还屡教不改!
我是一个老师,却因为你被老师找,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
我如机关枪一样对着儿子一阵突突,看着他翻白眼、不耐烦的样子,我怒火中烧,拽着他的耳朵继续说:
“说话呀,哑巴了,上课不是挺能说的嘛!”
儿子被拽疼了,使劲往后一扯,轻易地逃出我的牵制。
“说什么啊,在家里从来都是你说一不二,我不能插话,更不能反驳。
既然家里不能说话,那我只能去学校说了。
你打呀,最好打死我!死了也好过活在你制造的人间地狱里!”
看着儿子充满仇恨的眼睛,我高高扬起的手掌无力地垂落,我稳了一下心神,说:
“你怎么变成这样了?原来那个乖巧懂事的你去哪了?”
“被你逼死了!出去!出去!”儿子愤怒的吼道。
我带出过那么多优秀的学生,没想到竟在教育自家孩子身上栽了跟头。
我开始怀疑,难道真是我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才把儿子逼成现在这个样子?
突然想起之前看过的一句话:
“教育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有多对,就有多错。”
细想起来,儿子如今出现的问题早有端倪,而我始终没有察觉,还一直为自己的高明教育手段沾沾自喜。
原来,儿子出现问题,最该反思的是我。
错把较量当教育
升入初中后的某一天,儿子把写有“闲人免进,有事请敲门!!!”的A4纸贴到门上,还郑重其事地拉着我和他爸爸看。
那天后,他进房间就把门关上,门外的我完全不知道他在里面会干什么。
他会老老实实地学习吗?
会不会又偷看什么不该看的东西?
失去掌控感,我倍感焦虑,所以每隔半小时,就推门看看里面的情况。
我只是怕他偷懒,想督促他学习,没想到引得他厌烦至极。
他很快将自己反锁在里面,任我怎么敲门都不开。
“我数三个数,快给妈妈把门打开,要不别怪我对你不客气!”
屋里没有任何反应。
这不是故意跟我作对嘛?还没长大就想反上天!
我转身去找螺丝刀、锤子、钳子,一顿叮当响,把门锁拆了下来。
他一脸气愤地说:
“还是你厉害,你赢了,你赢了!”
之后的几天里,他学习用心了一些,就在我洋洋得意地感叹“姜还是老的辣”时,也发现他明显的变化。
我和他说话,他爱搭不理,也不愿正视我,刻意避免与我的接触,有什么事情都是找他爸爸。
这时,我才意识到:
我破开房门的同时,也在逼他把心门关上。
我拆掉的不仅仅是门锁,更是儿子对妈妈天然的亲近感和信任感。
正如之前看到的一句话:
“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都有一场战争,孩子赢了是喜剧,父母赢了是悲剧。”
亲子之间的较量,是赌气,是泄愤,是惩罚,唯独没有教育。
父母看似赢了心智和身体尚未成熟的孩子,实则输得一败涂地。对决?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高清扫描PDF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