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的几个咨询个案,大都和家庭教育有关。
有的孩子因无法承受重压而陷入抑郁,有的孩子因厌学离家出走,有的孩子自制力差,玩游戏成瘾。。。
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但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些家庭不同遭遇的背后,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这些家庭有什么共性吗?
我个人感觉,那些厌学抑郁的孩子,有八成是因为这个共性。很可怕的样子,那么这个共性是什么呢?今天,家庭教育指导师就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01
控制欲是家庭的霉菌
2010年11月,加拿大多伦多发生了一件震惊世人的案件。一个叫詹妮弗的华裔女孩雇了三个人,夜间潜入她家,企图谋杀自己的父母。
母亲当场死亡,父亲所幸逃过一劫。而她在现场扮演了无助的目击者,还拨打911报警。
最后真相揭开,很多网友怒斥她象禽兽一样冷血,对养大自己的父母也下得去手。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孩子厌学怎么办PDF下载[35M高清版]
究竟是什么让女孩如此痛恨父母?
这对华裔父母象很多中国父母一样,一直希望孩子出人头地,所以一直对她要求严苛。詹妮弗从4岁开始学钢琴、花样滑冰,获奖无数。她的童年总在学习各种东西,没有一点自己支配的时间。
虽然她有着优秀的光环,是别人眼中的乖乖女,是全家人的骄傲。但没有人关注到,她为了解压,开始偷偷割伤自己手臂,留下一道道划痕。
控制之下的孩子精神压抑,没有权利长成她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上了中学,她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高期望的父母不允许她失败,她自己自然也不习惯失败,挫折感让她开始厌恶学习。
高中时,她谈起恋爱。家庭无法给予她接纳,自然更渴望温暖,早恋是高概率事件。当学习继续下滑,害怕父母愤怒的她,开始伪造成绩单,让父母觉得一切都还在正轨。
这对父母并不在意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快乐与否?在强烈的投射心理之下,他们只有看到孩子成绩稳定,才不会焦虑。
当詹妮弗谎称自己被瑞尔森大学录取时(实际上没有学校要她),父母有些失望,他们希望孩子考上多伦多大学。他们提出了继续努力的要求,不准詹妮弗化妆,不准和朋友外出(他们眼里,詹妮弗没有几个上进的朋友),不准参加party,不准上除专业课之外的所有兴趣课。。。
被完全控制的詹妮弗感到窒息,虽然内心渴望独立生活,但缺乏走出家庭的勇气。
此时他们的亲子关系已经断裂,她对父母没有感情只有怨气,日积月累,内心越来越分裂。她开始觉得“没有父母,她才会生活的更好”。
有一天,父母发现了詹妮弗在恋爱。他们愤怒了,随之而来的是变本加厉的控制:没收她的手机电脑,禁止和男朋友来往,查她聊天记录,跟踪车上的里程数,完完全全监控起詹妮弗的生活。最终,詹妮弗选择了雇凶杀人。
2015年,她被判无期徒刑,她弟弟患有抑郁症(这种家庭教育,孩子处境可想而知)远离了家乡。这个家只剩下父亲,寄居在亲戚家。他悔不当初,痛不欲生。
或许这个案例有些极端,但也引人深思:制造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是谁?最初的源头,或许就是那可怕的控制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