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8:00,隔壁都会准时上演一套家庭大型“母慈子孝”的剧场:
我让你把电视关了,你聋了吗?
这道题都做了多少遍了还错,笨死你得了!
我上辈子做了什么孽,生了你这样的孩子,折磨人!
……
一样的台词,(语言的暴力)
相同的主角,(母、子)
一样的地点,(家)
身处剧场之外的我,每天都能感觉到极其的心焦、烦躁。更何况那位在风暴中心的小主角。
我曾试图跟邻居妈妈沟通:“你每天这么吼孩子,不担心孩子出现心理疾病吗?”
她是这样说的:“我家孩子脸皮厚,第二天准能照样笑哈哈,而且能听话不少。”
妈妈好像掌握了拿捏孩子的“法宝”一样,一脸的得意,而我却莫名有些心酸和难过。
这种“吼叫”的亲子模式真的是对的吗?
“不反抗”真的就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吗?
事实恰恰相反,孩子没有反应,其实是因为他本身不知道如何处理伤害,所以只能把它打压到了潜意识中,这也就成为了他成长过程中无法抹去的伤痕。
“孩子是你最重要的观众”
当你吼孩子的时候他们内心在想些什么?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本书《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生动刻画了孩子被吼以后的内心世界。15本高分婴儿教育书籍推荐,堪称人生教科书
他们在被吼时,其实内心早已四分五裂,大脑也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这样的他,身体本能地产生自我保护机制,根本无法接收父母的信息,更何况思考自己的行为并做出改变呢?
时间越久,被吼的越多,内心也越麻木,甚至产生了抗吼免疫。父母却误以为一次吼、两次吼不管用,又开始提高声调、变本加厉,事实上孩子的内心早已封闭,听不到你的声音。
孩子永远是家长最忠实的观众,也是孩子最早认识世界的客体:
父母是好的,外部的世界就是好的;
父母是不好的,外部的世界也是不好的;
父母是性情多变的,外部的世界是混乱的。
也就是说,我们反馈给孩子的所有行为,都将成为孩子反馈给未来的主要方向。
长期生活在“情绪高压”下的孩子,他的成长路线必然也会失控:
1、性格孤僻、懦弱、自卑,不善交际,变为讨好型人格;
2、习惯性忽视自己,成长的过程会非常辛苦;
3、效仿家长的吼叫模式,成为“另一个失控的你;
4、孩子越来越没有安全感,总是害怕被抛弃。
这些都会成为孩子成长的“短板”,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